旅游毁掉欧洲城市
确实,在2021年1月1日之前,非欧盟的外国游客是可以在离开英国国境之前获得退税的,也就是说,英国有关部门会把他们在英国购物费用中的增值税(占物价的20%)返还给他们。
2021年1月1日,在英国正式退出欧盟时,时任英国财相的苏纳克取消了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待遇。外国游客因此必须支付的这20%的增值税,也被媒体称为间接“旅游税”。
2022年9月,苏纳克的继任者夸腾恢复了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但这项政策如同夸腾的任期一样短命,很快又被新财相亨特取消,理由是这笔间接“旅游税”可以在2024年为英国国库带来逾10亿英镑的税收,并在随后每年带来更多的税收。
但英国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人士批评说,亨特此举过于短视,因为这笔间接“旅游税”打击了英国的旅游业及其更广义的经济,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所带来的税收。
确实,英国官方自己的统计数据就已显示,自新冠疫情退去以来,英国旅游业恢复缓慢。2022年英国共接待游客3120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24%;游客支出同比下降了7%,只有265亿英镑,若考虑通胀因素,跌幅更大。
而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最近做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笔间接“旅游税”将让英国GDP(国内生产的)每年损失107亿英镑,游客每年减少200万人。
自从英国取消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待遇以来,英国奢侈品业的老板们便一直警告政府:这一决定重创了伦敦,让伦敦失去了相对于欧陆其他旅游城市的竞争优势。
在一封公开信中,包括博柏利(Burberry)首席执行官格里·墨菲在内的许多英国商界领袖对如今已经成为首相的苏纳克说,他取消外国游客退税待遇的举措,已经让英国成为欧洲“最不具吸引力”的购物目的地。
“新西区公司”首席执行官迪·科西在公布该团体最新调查结果时也说:“欧洲之外的游客通常不会只来英国旅行,他们往往会游览几个欧洲国家,他们在出行之前都会认真研究在哪里消费更合算,目前看来,他们心目中的最佳消费地显然不是伦敦。”
英国高端手袋零售商迈宝瑞(Mulberry)今年2月关闭了其位于伦敦西区新邦德街的老店。当时,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埃里·安德烈塔表示,许多海外游客因无法退税而不再购买迈宝瑞的手袋,再加上成本飙升,让这家老店不得不关门。
在英国政府取消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待遇之前,迈宝瑞这家老店大约一半的销售额来自海外游客,此后这一比例则降至5%左右。
英国著名的奢侈品商店哈罗德百货公司总经理迈克尔·沃德今年8月早些时候也表示,同样由于这笔间接“旅游税”,哈罗德被迫在伦敦机场商店用低价商品取代了豪华手袋。
短租欧洲8月旅游
早在 2000 年,上汽召开全球化工作大会,全面部署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全球经营战略。目前,已形成研发、整车生产制造、零部件供应、物流、金融等「全价值链」出海。
2022 年前三季度,上汽集团出口数量达 51 万辆,位居汽车出口「龙头」位置。
从全球来看,汽车出海主要有两种策略:丰田汽车选择了「由难到易」的策略,率先突破进入门槛高的成熟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提升能力,对其他市场形成「降维打击」。
相比之下,现代汽车则采用更为谨慎的「由易到难」策略,首先突破壁垒低、优势强、需求简单的市场,如非洲、南美等欠发达地区,准备充分后才稳稳挺进欧美发达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车企走的都是「由易到难」策略,将南亚、南美、东欧、中东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作为「出海」目的地,主打性价比,产品力较弱。
随着汽车向新能源的转型,中国产品在续航能力、内饰设计、车联网功能方面具备了差异化优势,所以蔚来、上汽、比亚迪、小鹏和等车企纷纷进入欧洲电动汽车市场。
同时,随着整体产品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品牌向上是自主车企的重要主题。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多数车企渴望摘掉「性价比」的帽子,开始向高端突围,细分市场与电动车赛道成为未来的竞争热点,希期在海外拥有更高的品牌溢价与更强的盈利能力。
相比日本和韩国,中国国内市场巨大,自主品牌前期主要以本土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海外市场以探索为主。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在全球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中国车企加快了全球化步伐,由「试水」转变为「战略布局」。以蔚来为代表的中国车企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发力,推动全产业能力在海外的布局。短期内,可将重心放在构建和巩固本地合作生态,长期看,仍需推动价值链环节的海外建设。
短租欧洲8月旅游
除了消费趋势的支撑,蔚来推行订阅制是根据税费和用户习惯来进行的。相比挪威的零关税和低运营成本,欧盟的关税(10%)和增值税(20% 到 25%)要高不少。如果中国车企们选择出口产品到德国,则需要面对关税,在价格上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产品也不具备优势。
同时,跟国内汽车消费以个人购买为主不同,欧盟汽车销量中公司车占比超 50%,是欧洲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的新车市场中,个人、公司、汽车经销商、汽车制造商和租车公司是主要的上牌主体。其中,公司上牌量占总上牌量的近 60%,甚至有些欧洲国家的会达到 70% 以上。所谓「公司车」,指的是企业中作为公共使用的车辆或个人员工使用的车辆。
公司车广受欢迎,是因为对雇主和雇员来说,公司购车是互惠互利的做法。公司批量采购汽车时,相对于私人,购车成本更低。公司以汽车给予员工奖励,相较于货币奖励,有利于节省员工个人所得税。
总体上来看,只租不售是蔚来权衡出海目标、建设难度与投资回报做出的选择。
在欧洲搭建一套供应链和销售网络的成本非常高昂,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还需要在当地进行耗资不菲的营销推广,产品适应性改进等。这也意味着,短期之内蔚来在欧洲市场的投入,很难收回成本。在这样的早期阶段,如何用较少的运营成本,不断验证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财务处理上,相比传统的销售模式,订阅模式可以把车辆的成本作为长期应收款项延期计入,这更适合尚处于大幅亏损的蔚来汽车。目前,无法估算蔚来在德国的运营成本,但可以参考采取类似模式的领克。
此前,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国际(欧洲)CEO 魏思澜表示,领克这套模式在欧洲的运营成本是普通主机厂的三分之一。
虽然蔚来在只租不售的基础上,增加了买断模式,但其底层逻辑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不过是只租不售模式太过激进和超前。这种探索精神还是很值得肯定的,标志着中国车企在成熟市场的本土化探索,其意义要远超短期内的销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