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留学费用真的很低吗
本文中主要简述了一下欧洲几个富有和贫穷的国家。其中最富有的是摩纳哥、列支敦士登;最贫穷的是国家是乌克兰以及摩尔多瓦。然而仔细观察一番,我们会发现就算是欧洲最穷的地区也已经脱离了贫困状态,没有大规模国民挣扎在温饱线上、难以维持生活。
欧洲最穷的10个国家排行榜
国内的时候,我在几个城市住过,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方言,但我一个都不会说,可能有一点口音,但总体还是普通话。而有人的住小半年就能流利的操作当地语言,年轻的时候我是非常羡慕的,等年长了就慢慢看淡了。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个性。
有人出国后就入教了,学着吃西餐,和外国朋友一起参加活动和party,按他们的方式去思考去生活。这样很好,语言进步非常快,能够认识不少当地朋友,之后无论是入职工作还是自己创业,都不再有交流方面的障碍。但这条路并不简单,因为要放弃很多习惯甚至文化信仰。如果是真心喜欢当然最好,但如果是为了融入而放弃其实意义不大。
可能我的人生追求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过的舒服。这种舒服很大程度上是不为其他人和事勉强自己的意愿。有些意愿是一种自然而然,就像吃东西一样,吃到嘴里发现不好吃。这种感受是无法去精确分析计算的。但如果正在参加一个晚宴,你就很可能把盘子里的东西吃掉,哪怕不好吃的,也会装作非常欣赏的夸奖好吃。这是一种自欺欺人,也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方式。换句话说,并非人人都要遵循自己原始的意愿,当然也可以违背,但前提是你的目的值得不值得。如果目的只是为融入而融入,意义不大,如果是想因此找个好工作或者有一些现实的目标,那么之前的放弃会值得很多。当然最好的就是心甘情愿的改变。
欧洲留学读研去哪个国家好
里昂学校一直注重early maker的概念,跟我做事的风格十分相似,赶早不赶晚,今日事今日毕,我开始着手准备第一批的申请。
申请页面没有涉及任何personal statement的提交页面,可是申请过程中,学校要求学生提交1500字的short essay,从职业规划、国际视野等角度考察学生与项目的契合度。
欧美国家十分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的精简性,非常多学生写文章的时候被中式思维影响,讲了一堆没有重点的长篇大论。比如职业规划,我将未来的发展分为学校的两段实习、未来三年、未来五年以及未来十年,具体到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和职位,以及考相关证书的打算,同时也可以稍微涉及未来想要长居的国家,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申请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及其没有信心,打开word文档,光标始终停留在空白页,迟迟打不出一个字。万念俱灰的我翻出曾经添加的留学中介的微信,想着不如全部丢给中介吧,帮我再挑个学校、写文书、申请、面试辅导,我就不会这么痛苦了。
接着,一直与我相互鼓励的小伙伴让我冷静一下,好好想想是否真的有必要,中介的全套服务是否真的这么好呢?我仔细思考,留学申请过程不应该是整个申请季最好的过程了吗?留学明明就是根据自我分析得出结论后,选择去深造的一个过程,而把这个过程交给第三方去办理,完全失去了留学申请的意义,就算申到了世界名校,不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申到了跟自己性格不符的专业,那又怎样?
我还是咬牙坚定从头到尾自己DIY,写完了文书,给外教审阅。
但现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要多说一句,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当自己能力有限的时候,中介的半DIY服务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申请,何乐而不为?
再说一点,同学们写完文书后,十分有必要给学长学姐或者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看一看。如果你周围没有这样合适的人,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去找靠谱的文书中介进行文书修改。在中国成长的我们,难免会在文书写作中残存一些中式思维和中式表达,这都是小问题,在我以前辅导过文书的学生中还有那种文书直接偏离表达主题的,可以说你觉得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了招生官的眼里,就会成为非常刺眼的错误。
像我现在合作的admitwrite平台,就以文书服务服务这个方面来讲,他们的多重保障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
1、优秀的海外名校留学背景导师。试想一下,你的文书都是由美国top30,英国G5这个层次的大神帮你修改(写)的,是不是心里就有谱了很多?而且我们在成为导师之前,都曾成功申请到世界名校,我们不仅知道学校文书写作的重点,而且我们还知道什么是最适合你的。这可是“金不换”的经验哦。
2、同专业导师匹配。这点其实很重要,但也往往是很多文书机构做不到的。只有导师和你专业相同(相近)的时候,他才能知道文书中什么是必须,什么是有帮助的。否则,你的文书就达不到让招生官“看文书即见人”的效果。
3、外籍导师润色。Nativespeaker确实会加印象分,至少审核材料的人读得会很舒服。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讲让大家找母语为英语的外国人帮忙看一看文书的原因。所以如果你想PS地道一些,找admitwrite的外籍导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4、平台健全机制保障。“推荐制”和“淘汰制”并存。这是我成为admitwrite平台的导师之后才了解到的。作为导师,效率越高,文书修改(写作)水平越高,那么就能获得更多推荐,这就是“推荐制”。反之,效率低,水平差,消极怠工的话,就进入“淘汰制”,平台会直接解除和导师的合作。这种机制下,导师受益,学生的权益也得到了保障,可谓是“一举两得”。
(顺便说一句,admitwrite不仅提供文书服务,半DIY和选校定位服务也很不错哦,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OK,话题扯远了,让我说回我改文书之后的故事!
在良师益友修改我的论文后,我点下了提交申请的界面,心想“终于了了一桩事,好消息快来把!”
接着到了面试环节,面试为录制视频,这是一种十分新颖和便捷的方式,能够让老师有效的筛选学生。当然我也有在网上看到有某些同学开小号看完所有问题后再正式录制,我及其反对这种做法,第一学校后台能够监控到你的地址,严查的话有可能毁了你一辈子,第二就算面试关过了,你能保证你的侥幸心理让你顺顺利利的通过论文关吗?请在镜头前面展示最真实的自我,还原一个最本真的自己。
面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冲突的处理以及对异国文化的认同,有大概30秒的时间看问题,接着是限时的回答时间。在该情况下,申请者应该沉着冷静,分点回答,表情自然。
移民欧洲真的到了天堂吗
雾霾这个词,近些年在中国越来越频繁的被提及,中国大陆自1970年代末期,因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工业活动迅速增多,人们生活逐步现代化,在整个华东地区,因冬季取暖而燃烧的煤炭和木材越来越多,经常引起覆盖广泛的雾霾。其中华北及华东地区为显著。一是因为地形,华北/华东地区地势较低,同时,这一区域人口集中,绿色植被较少,又是开发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区,污染物被大量产生,却得不到及时的自然清除。2013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更是为空气污染敲响了警钟。
2013年中国东北雾霾事件是指起始于2013年10月20日,也就是哈尔滨市的年度冬季燃煤取暖系统开启的第二天,以中国东北地区哈尔滨为中心,和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在内的地区发生的大规模雾霾污染。东北地区大部均被浓密的雾霾覆盖。在哈尔滨市,的日度平均值一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标准40多倍,甚至比北京还要严重。能见度降至20米,机场被迫关闭,两千多所学校停课。雾霾也导致黑龙江省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被迫关闭。10月22日至23日,东北地区仍然被雾霾覆盖,平均浓度保持在每立方米200微克以上。
具体请看百度链接:
德国是不是就山青水秀,无痛也无扰了呢?前者是肯定的,德国在环境治理上确实有一套,根据美国大使馆在北京测出的指数,3月29日,最好的空气在天坛,指数为95,前门东大街则高达150以上。而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13年1月份北京城区多处指数突破900,最高接近1000。德国以柏林为例,柏林政府在官方网页上公布了相关数值,2012年柏林空气平均值为18, 而2006年时情况最糟糕,当时平均值是29。关于空气质量的对比一目了然,然并卵,千说万说,也逃不过七年之痒啊!
在德国,春天对于很多人来说,真是如临大敌。据统计,德国大约1/5的人有花粉过敏。很多中国人在祖国一切都好,来德国前两年也还好,等到了七年左右,花粉过敏就会不期而至。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及至哮喘,并伴随流眼泪,眼睛红肿,奇痒无比。而有些比较严重的会发展到很多水果、蔬菜也出现过敏,如苹果、樱桃、杏子、甚至豆芽,还有一些坚果类,如榛子等都不能吃。再后来,连去一些塑料制品店,都会立即出现过敏反应。
关于过敏这种事情,病因还特别复杂,没有一家医院和医生能说出确切的原因,为什么刚来的前几年没事,后来就会患病,为啥空气这么好还会过敏,为什么一旦过敏就会越来越严重。网上搜索过不少,基本都是在说免疫系统受创,从而引发诸多问题,说了等于没说。
如果偶尔来玩一趟,确实好山好水,空气真新鲜。但是德国住久了,自有苦恼。哪里都没有完美的环境,只求各自安好。
欧洲哪个国家旅游最穷
如果单身,在德国中等城市生活一个月基本消费基本如下:
住房:一室一厅,包括水电暖网,约500欧元
手机:全网通,4g流量,约20多欧,当然也有很便宜的套餐
吃喝:自己做饭,含零食和水果,一般不超过300欧,偶尔外面吃算150,一共450欧
交通:如果公交火车一般80欧左右,如果开车,汽车油费含保险算200欧
保险:因人而异,收入少的交的少,收入多的就多,暂且算200欧每个月
(德国约 86% 的居民在公立保险投保,有工作收入的人理论应缴纳税前收入的 作为医疗保险,如果有雇主,则自行负担税前收入的 ,雇主缴纳另外 。此外雇员还需要多交一点额外保费(Zusatzbeitrag)给保险公司,依照公司不同可能是 0% 到 ,平均值是 。所以一个月收入 4000 欧的雇员需要交大约 315 到 336 欧的医疗保险。)
一个月累计1400欧不到,如果换成人民币不算少,我所有的费用都是按非常宽松的消费来计算的,如果节省一点很多费用都可以缩减,比如吃饭,如果不讲究也不在外面吃,一个月150就ok,住房如果接受和别人合租,一个月300就行,这样一算一个月900基本花费就行。
我们再来看看德国的收入吧,比如廉价超市Aldi员工的月薪总额在1600至1800欧元之间,看起来收入不多是吧,但问题是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小时,按5天上班时间计算,每天工作不到4小时,基本可以算是半职了。
也就是说一个普通的超市收银员,可以凭自己收入在德国中等城市过的相当宽松,类比国内就好比联华超市工作人员在杭州工作,租房一室一厅紧邻市区,开车往返,平时自己做饭,偶尔和朋友出去吃吃。收入刚刚够,不多不少,不用考虑医疗,医保全部涵盖。
我不知道国内现在同行业的收入和生活情况,以之前的了解来看,德国的消费不算高,生活质量也算性价比很高。付出的不多,收入的不多,但是生活的还算舒服,压力小人不累钱够用。
欧洲哪个国家旅游最穷
力不从心的GMAT考试、无从下手的申请文书到毫无头绪的申请推荐信,每日凌晨躺在床上,总是焦虑不安,觉得自己前途渺茫,自问“莫非自己的未来真的要栽在GMAT上了?”接着打开手机与同学相互打劲加油,我们都会好的。
在噩梦般的三个月后,我打开手机蹦出开头为Congratulations, Yimin的信件,我深吸一口气,“申请季总算要结束了,之前的努力真的没有白费。”
回想整个留学申请过程,真是感慨万分。
2017年的芬兰交换,让我对欧洲大陆有了全新的认识,欧洲人对自然和历史文物的尊敬以及对学术的严谨态度让我刮目相看。
到了欧洲,才发现竟然有那么一群人,可以活得如此自由和洒脱,在课堂积极发言的背后是从小灌输的创造性思维以及高效的学习能力。
与他们相反,自己很难融入外国人的圈子,甚至听课有语言障碍,尤其当老师讲着有欧洲口音的英语时,简直是对我的挑战。
这次交换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且四个月的交换时间实在是太短,还没来得及适应生活,就已经要离开了。
所以申请欧洲的Master是对自己的软硬能力很好的提升,并且我坚信芬兰的交换经历会让我更快的适应欧洲的生活。
我的本科背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并且以后想从事战略咨询相关的工作。法国和德国为商科学生考虑的热门国家,我主要从项目的毕业薪资+就业情况+专业课程内容考虑申请的项目。
在浏览法国各大高校的网站后,法国里昂学校的三学位项目让我眼前一亮。两年两个学校、战略咨询细分、在欧洲认可度都很高的大学毕业证书让我心动不已。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知名度已经不用过多阐述,去年9月我去慕尼黑旅游,有幸认识了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她同我讲述了学校博物馆关于每个与二战相关的雕塑背后的故事,带我参观古朴的课室,当时心想,要是有机会在这里读书,算了,就算仅仅是访问学者,我也很满意了。
该项目每个学期学校都会设置6个月的internship period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付诸实践,这体现该项目的就业导向性是十分强的,中国人在欧洲就业多少会因为国籍和语言的关系有障碍,那么12个月的实习期就是让我们很好的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在这期间,学生们可以在欧盟地区申请实习,并且寻找未来的职业方向。
毕业生大部分留德国和法国,毕业薪资也十分可观,同时因为德国相对平等的社会、良好的经济以及较高的开放程度,它成为了我将来想要长居的国家。
了解之后,第二步,就是抓紧时间评估自己,并且把有限资源利用起来,赶紧来网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