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两个旅游胜地英文名(国外四个字的旅游地名)

个人学习 21 0

欧洲著名旅游景点英文名

因为在春节前后,国内飞纳比首都温得和克的机票都不便宜,我们在“去哪儿网”“天巡”“飞猪”等天天盯着,从“十一”等到“双十一”都不见掉价,彻底死心,果断入手。上海飞温得和克,然后从南非的开普敦 (我们在开普敦又玩了4天)飞上海,往返机票7100元。去程埃塞俄比亚 航空,中等机型,座位空间小,腿有点难受,从亚的斯亚贝巴 转机;回程阿联酋 航空,大型飞机,从迪拜 转机,一路较顺畅。(我悄悄告诉你,阿联酋航空的空姐漂亮,不要告诉别人呵呵)。

世界著名旅游胜地英文名[汇总]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成型于8千万年前。就资历来说,撒哈拉沙漠也好,巴丹吉林沙漠也好、腾格里沙漠也好,都是晚辈,无可比肩。在索苏维来(sossusvlei)一带,沙漠是艳丽的红色,被某些人称为“性感到骨髓的红沙漠”。一些大的旅行网站,纳米比亚旅行攻略(锦囊)的封面就是红沙漠和死亡谷。可见红沙漠是纳比的标志性景点,地位犹如印度 的泰姬陵 。

红沙漠里最有看头的是45号沙丘和死亡谷。45号沙丘以艳丽的色彩和明暗有致的线条取胜,死亡谷以“生命的呐喊与不屈的意蕴”取胜。谷内死亡900多年的数百具古木依然昂立不倒,虽干枯而不朽烂,造型奇绝,如胡杨林一般传达出一种抗争精神,直击人心。说“我们被震住了”一点儿也不为过。

从鲸湾港到红沙漠,几乎全是砂石路,沿途大部分是荒漠,人烟稀少。偶见路边有几顶破烂透风、不能称其为房子的“房子”(类似我国高寒地区放牛人临时栖息的牛棚),那就是当地土著人的“家”。看不到庄稼,也鲜见牛羊牲畜。到底纳比人靠什么活着呢?我有点纳闷。

后来查了一下:纳米比亚支柱产业是矿产、畜牧、旅游。矿产主要是钻石和黄金,其最好的资源已被欧洲殖民者开采殆尽,剩下的是价值不高的“馍渣”。农业中,养殖占到88%,种植只占12%,90%的粮食依赖从南非进口。沿途我们看到过几次马群、牛群,大多集中在首都附近和北部地区,南部几乎是不毛之地。纳米布,在那马语里就是“不毛之地”的意思。纳米比亚的国名即由此而来。

连续数天早出晚归,每天驾车6-8小时,我有点疲劳。恍惚间,未能及时发现前方路面上的大坑,以时速75公里的速度“哐”一声撞了上去,将一车迷迷糊糊的人都撞醒了。连忙驻车下来察看——还好还好,没爆胎,也没伤着底盘。大家都建议我休息一下,换副驾来开。此前我一直不信任副驾,我知道她驾车技术还行,但我也知道她因有主驾在,对当地的交规没做功课。此时置身荒野,“不超速”几乎是唯一的交规,我才放心到后排睡了一觉。

拜谒红沙漠的头天晚上,我们住在公园大门外不远的Le Mirage Resort & Spa(幻影Spa度假村)。这是一个外观像城堡的带游泳池的服务堪比五星的奢华酒店(奢华是相对的,就沙漠而言)。你刚把车子停下来,就有黑人侍者过来提行李,你问大堂的女服务员“餐厅在哪里”,她立马殷勤地带你走过一条露天的甬道,将你领到餐厅的门口,替你打开沉重的木门,并深深鞠躬,待你进去……。这让我们如百年前殖民者“主人”一样尊贵,好不习惯。一是心里有一点点罪恶感,二是损失美金——你不能让人家认为中国人“抠门”,损害祖国形象,因此一次次去拉腰包的拉链,掂出一美元一美元的小费来。

晚餐时间,雪白的餐布铺上来,菜一道一道上,总共5道菜,每道菜都间隔得如同一个世纪。那是让你“品”的,不是让你“吃”的。一顿饭耗时2个多小时。王哥说,欧洲人的风格,喝稀饭都要铺上干净的桌布,这就是讲究。

“喝稀饭都要铺上干净的桌布”,形容得贴切。这一份讲究,我们没有。欧洲人崇尚艺术,把生活也过成艺术,处处体现情调。与之相比,多年为温饱而挣扎,我们似乎活得粗糙了点。受此触动,我决定回去多少做一些改变,“喝稀饭也要铺一块干净的桌布”!盛一碗普通米饭,上面点缀一只樱桃或草莓;泡一杯绿茶,辍两块冰块放进去;没有下酒菜,也要祭出一只雪白的景德镇小瓷碗,倒半碗“老干妈”,借那艳艳的红和香香的辣将日子过得艺术一点(莫笑!我真这么实践来着)。

此次来纳比,我带了一批“萌宠”:小恐龙圆圆、毛毛、亚亚、飞飞、拉拉(皆是家里熊孩子小时候的玩具),预备着进入红沙漠和死亡谷,将它们“放生”,拍点不一样的照片。“萌宠”出笼的一瞬间,众人皆眼睛一亮,一片哗然。大家笑着抢拍它们的萌态。王哥和美女翻译官晴晴给我当助手,我们在沙漠里演绎了一部《宠物总动员》,连歪果仁见了都笑着伸出了大拇指。

提醒:从45号沙丘到死亡谷的一段路,沙子深而软,极易陷车。“在纳比租用拖车是很贵的哦”。尾巴提醒他们说。我们在此弃车,花钱乘景区通勤车到“大爸爸沙丘(big daddy)”,然后徒步20分钟进入死亡谷。

箭袋树:最美的星空须有最美的前景

从红沙漠到箭袋树庄园,我们做了一次大跨度穿越——从纳西到纳南。中午1:45分从45号沙丘启程,一直开到晚上9:45才到。

这一段路大部分是在荒漠、草原中穿行,几乎见不到人,也极少村庄。途中下车方便时,见到几个养路工人在树荫下休息,其中一个见我们停车,走过来要水。我们打开后备箱,给了他一桶5加仑的纯净水,他很开心。

这是我们在纳比10天中唯一一次走了夜路。主要是导航犯了神经病。在纳比,谷歌导航并不顺畅,很多地方没有信号。结果是,我们多绕了一点路,原只6个小时的车程,用了8个小时。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旅途中的错误,98%都是美丽是错误”,此言不虚。我们虽然走错了路,和一群活蹦乱跳的非洲孩子不期而遇。我们对她们好奇,她们对我们也好奇,就停车将她们从篱笆墙里喊出来,给她们每个人发了小礼品(饼干、棒棒糖什么的),和她们互动、合影。孩子们高兴坏了。她们个个天生就是表演家,在镜头前十分放松,是我见过的孩子中拍片最上镜的。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太阳落山后,我们还在路上。不知为什么,暗夜降临,路变好了,车也多了起来。对面来的大多是载货卡车。路很窄,与卡车迎面相逢,其巨大的车身带起的气流将我们震得直抖。有两次我们与卡车在桥上错肩,卡车一点儿也不减速,耀眼的灯光照得我眼前一片漆黑。倘或我方向盘偏一点点,撞上马路牙子,再反弹到卡车上,必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心惊肉跳。慢点,再慢点,再晚也不能着急。将近10点才将车子缓缓滑进箭袋树营地(quivertree forest rest camp)。

箭袋树营地的德裔老板对我们这么晚才到很不高兴,因为我们吵醒了他熟睡的孩子,孩子在屋里哇哇大哭。问他什么他都不耐烦,营地和箭袋树公园间的大门也不给打开。指给我们房间在哪他就不见了。

尽管如此,望着低得近乎伸手可摘的漫天繁星,我们依然在疲惫中振作。箭袋树星空——我们来啦!

纳米比亚的星空是世界十大最美星空之一。这里几乎从不下雨,空气透明澄碧,仰望苍穹,星星犹如落入玉盘的大小钻石,争相呈现璀璨的光芒。一言以蔽之——美极了!

美丽的星空中国也有,象西藏纳木错的星空、川西牛背山的星空、内蒙库不齐沙漠星空等,皆妙不可言。但就星空摄影而言,如果缺乏富有特色的前景,如果前景不具地域特质,星空照片很容易流于一般。即便拍得再美,也是天文价值有余、欣赏价值不足。

这里的星空之所以极具观赏与拍摄价值,是因为这里有富有造型感和地域特质的箭袋树。箭袋树其实不是树,而是芦荟的一种,因非洲土人掏空树枝海绵体作箭袋而得名。这种树,只在纳米比亚南部常见。以箭袋树为前景的星空,才是纳米比亚的星空。

夜里11:30分,我们集合去拍星空。虽然通往箭袋树公园的大门不能打开,但营地院内和周边还是有一些小箭袋树的,同样可以作星空前景。我们先在外围拍,然后移到营地小游园拍。这天我带的鱼眼镜头派上了大用场,灿烂的银河“一网打尽”。

我拍星空,相机参数是:光圈4,快门30秒,B门,ISO1600,RAW格式,包围式曝光,后期三张合成。

从结果看,1600的感光度颗粒有点粗,但总体能看。鱼眼镜头的最大光圈是4,如果为追求颗粒细腻而减小感光度的话,势必增加曝光时间,那样就不是星空,而是星轨了。

一直拍到凌晨1点。次日起床,个个都是“红眼睛阿义”。

PS:营地老板圈了一大块地养了2只公豹,哥哥叫_,弟弟叫卡扎菲。还养了一只疣猪当宠物(想来叫“三胖子”吧)。我们每人交了200纳币去看他给豹子投食。那豹子矫健凶猛,见到牛肉的眼神……啧啧,吓人。这是我们在纳比第二次亲谒“非洲五霸”。

到今天为止,我们都晒黑了。非洲太阳好毒辣!不加遮掩地“沐浴”灿烂阳光的话,人很快就黑成焦炭了。朋友们去纳比,一定不要忽视防晒,带上防晒霜、宽檐帽、大披巾什么的,不然很快就分不清谁主谁客了。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呢~

英国的首都英文名

我们总共在哈拉利营地(halali camp)只睡了5个小时,头晚在水塘边屏住呼吸守候到零点,毛影子也没见到。早上5点又去窥视,依然“除了水塘还是水塘”。 也许现在是雨季,动物们并不渴吧。彻底死心,6点半开出营地大门,一边欣赏、拍摄日出,一边兜兜转转,再次寻觅动物(那一对狮子已经不在那儿了)。

今天,我们的计划是开往卡马尼亚布的辛巴人部落,领略红泥人风情。

辛巴族是非洲古老民族中人数最少的一支,现存不到2万人。受一种奇怪的遗传基因困扰,辛巴男人大多长到15岁就会夭折,因此这个族群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子一般要娶3、4个老婆,三头牛(必须是一头公牛、两头母牛)便可以换一个老婆。辛巴人至今仍像500年前一样生活,可谓非洲古老文化的活化石——女子不穿上衣,长年用红泥混合黄油涂抹头发和身体,终身不洗澡。据说这是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和烈日暴晒。

那天的旅程非常不顺。路上遇到两件事。一件事是我们出埃托沙国家公园大门时遭遇违禁品检查,就是看你有没有带象牙、犀牛角等等类似的禁止携带的东西。检查倒没有什么,我们很坦然。问题出在一个美女队友用手机拍了小黑哥正在查我的包包的工作照。黑哥黑着脸说:“你的手机被没收了,把手机给我。”美女队友一下子愣住了:“为什么呀?这手机是我的。”她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你在不该拍照的地方拍照,你违规了。”我英语不是很流利,不过这时候我走上前和他吵起来:“不对呀,你又没挂‘不准拍照’的标志,怎么说我们违规呢?你‘入园须知’上哪一条写了‘不准拍照’?你给我们找出来。”就这样跟他据理力争,坚决不交手机。后来在一个黑姐姐的协调下,删除照片了事。(这件事我个人认为他是想讹我们的手机,朋友们以后来的时候注意不要在他们检查时拍照)

另一件事是遭遇警察罚款。

到了卡马尼亚布之后,我们先入住预订的kaoko bush lodge。然后简单梳洗一下,去找辛巴部落。从酒店到辛巴部落,经过卡马尼亚布丁字路口。我们往左转,路上有一个大大的“stop”标志,是“停车观望”的意思。这时候的规矩,是不管支路还是主路,谁先到,谁先走。按规定,要停车3-4秒,左右看看。但当地人哪有完全等待3-4秒的,都是象征性地迟疑一下,看看没有车,就开过去了。我们也象征性地迟疑了一下。结果一辆警车“呜呜”叫地追上来,示意我们立即靠边停车,把我们吓得小心脏砰砰直跳。

事情的过程我就不详述了,反正一高一矮两个黑蜀黍走过来,先自报家门,然后明确指出我们的错误,告知2辆车要罚款3000纳币(合1500人民币)。英语最好的小美女小声地与负责开单的矮个子警察沟通,谋求私了,被他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你不要和我说话!叫你驾驶员过来!”。我们要求他们出示证件,高个子警察出示了,矮个子怒气冲冲嘟嘟囔囔遮掩过去了(估计这家伙是协警)。他把处罚细则拿给我们看,果然在“stop”那一栏写的是“处罚上限1500纳元”。

正在这个时候,budget公司给我们送的“丰田fortuner四驱SUV ”到了,问明了还车不影响处罚之后,我们就在路边办理了交接。

警察慢慢填罚单(填了1个小时),办理车辆交接半小时(警察在旁边耐心等着,不急不恼),到警局交罚款半小时。得,今儿什么也干不成了,洗洗睡吧。

PS:后来我的“在纳比大使馆工作的前同事”得知情况后,说事情不是那样办的。她说,在纳比,如果警察没有暗示你给现金私了,你千万不要提,因为他们真会按行贿罪治你的。这得分情况,如果是一个警察的话,你可以手心握钱,和他握手时给他;如果是一个以上,就老实认罚。

我们当然要遵守人家的法律,但是纳比警察有时候是不规矩的,知道中国人钱多、人傻,下手很黑。我们也要灵活应对,不能教条。

次日再访红泥人,意外的顺利。收获满满。

去纳比的大多数游客,是在路边和摆摊的红泥人交流,拍个照片合个影就走人。那个已然商业化了。拍照、合影都是要给钱的。我们去的村子,是每人交了200纳元(合100元软妹币),由一个青年男子领着,开车1公里到一个小部落“私访”的。交钱的地方,有一所小学校(其实也就一间教室),里边一个戴眼镜、斯斯文文的女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看起来是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混班。允许游客拍照,拍完之后多多少少都要给点礼物。我带了10支水笔,一包中国糖果,都给了他们(人家在上课,你在门口一通乱拍,不给礼物不像话)。

进村,下车,一群袒胸露乳的妇女迎上来,按当地的礼节握手(像掰手腕一样握),热情主动。队友马上就要合影,我拒绝了。得让我先拍拍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

一群妇女围拢来,自发地跳起非洲舞蹈,唱当地歌谣。她们的舞蹈随性而狂野,几个人围成半圆拍手、顿足、歌咏,一人在圆心奔跑、跳跃、甩发,两只乳房波涛汹涌,肆无忌惮。说句实话,这时候我非常非常兴奋,觉得这才是非洲应有的样子,这是很正的反映文化差异的窗口,因此将快门摁得像机关枪一样,几乎匍匐在地拍摄。不管怎样,我心里想的是——这才是狂野非洲的正确呈现方式,动物园什么的,弱爆了。

后来我问队友(包括20多岁的未婚队友),红泥人的赤裸,你们有不适感吗?身体有反映吗?都说没有。我也觉着,她们的赤裸,自然、健康,没有性感,更没有猥琐。猥琐的是带有色眼镜的人。

后来我们又进入她们的小屋,看了她们一个祈神仪式。小屋用泥巴和牛粪糊墙,用树枝茅草做顶,家徒四壁,她们确乎贫穷。有一个身材高大的女人问队友“小调皮”要她围在热裤上的大披巾,她给了。我在她们的小木碗里放了一美元,以示对她们自发表演舞蹈的谢意。在贫穷的国家里一毛不拔,这是不对的。我这样认为。

PS: 在非洲,有几个古老的民族声名显赫。有马赛 人(主要居住地肯尼亚 )、布须曼人(主要居住地纳米比亚、南非)、辛巴人(也称红泥人,主要居住地纳米比亚)。非洲电影,我最喜欢的是《上帝也疯狂Ⅰ、Ⅱ》。里面有个布须曼人叫“历苏”,为扔掉一个汽水瓶子,经历了令人捧腹、耐人寻味的旅途。严重推荐这部电影,建议列入《去非洲前必看》清单,它教给你怎样对付非洲的动物:比如“历苏”6岁的小儿子在丛林中遇到猥琐凶残的鬣狗,只要头顶上举一块木牌,显示出比它高大,它就不敢进攻;比如死心眼的非洲獴,你左脚踩了他,它至死都要咬你的左脚,你只要把左鞋子脱给它就可以金蝉脱壳、溜之大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