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想去欧洲旅游了吗(欧洲有疫情吗)

个人学习 26 0

疫情想去欧洲旅游了吗

确实,在2021年1月1日之前,非欧盟的外国游客是可以在离开英国国境之前获得退税的,也就是说,英国有关部门会把他们在英国购物费用中的增值税(占物价的20%)返还给他们。

2021年1月1日,在英国正式退出欧盟时,时任英国财相的苏纳克取消了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待遇。外国游客因此必须支付的这20%的增值税,也被媒体称为间接“旅游税”。

2022年9月,苏纳克的继任者夸腾恢复了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但这项政策如同夸腾的任期一样短命,很快又被新财相亨特取消,理由是这笔间接“旅游税”可以在2024年为英国国库带来逾10亿英镑的税收,并在随后每年带来更多的税收。

但英国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人士批评说,亨特此举过于短视,因为这笔间接“旅游税”打击了英国的旅游业及其更广义的经济,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所带来的税收。

确实,英国官方自己的统计数据就已显示,自新冠疫情退去以来,英国旅游业恢复缓慢。2022年英国共接待游客3120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24%;游客支出同比下降了7%,只有265亿英镑,若考虑通胀因素,跌幅更大。

而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最近做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笔间接“旅游税”将让英国GDP(国内生产的)每年损失107亿英镑,游客每年减少200万人。

自从英国取消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待遇以来,英国奢侈品业的老板们便一直警告政府:这一决定重创了伦敦,让伦敦失去了相对于欧陆其他旅游城市的竞争优势。

在一封公开信中,包括博柏利(Burberry)首席执行官格里·墨菲在内的许多英国商界领袖对如今已经成为首相的苏纳克说,他取消外国游客退税待遇的举措,已经让英国成为欧洲“最不具吸引力”的购物目的地。

“新西区公司”首席执行官迪·科西在公布该团体最新调查结果时也说:“欧洲之外的游客通常不会只来英国旅行,他们往往会游览几个欧洲国家,他们在出行之前都会认真研究在哪里消费更合算,目前看来,他们心目中的最佳消费地显然不是伦敦。”

英国高端手袋零售商迈宝瑞(Mulberry)今年2月关闭了其位于伦敦西区新邦德街的老店。当时,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埃里·安德烈塔表示,许多海外游客因无法退税而不再购买迈宝瑞的手袋,再加上成本飙升,让这家老店不得不关门。

在英国政府取消外国游客的免税购物待遇之前,迈宝瑞这家老店大约一半的销售额来自海外游客,此后这一比例则降至5%左右。

英国著名的奢侈品商店哈罗德百货公司总经理迈克尔·沃德今年8月早些时候也表示,同样由于这笔间接“旅游税”,哈罗德被迫在伦敦机场商店用低价商品取代了豪华手袋。

疫情想去欧洲旅游了吗

难道这些欧洲国家和城市就不怕“旅游税”吓退外国游客吗?

答案是:它们确实不怕吓退某些普通游客,它们怕的其实是“过度旅游”,即曾经导致撒丁岛的沙子失窃、罗马的许愿池成了澡堂、卢浮宫里的名画《蒙娜丽莎》被游客围得密不透风的“过度旅游”……

例如,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位经营廉价旅馆的老板抱怨说,该市官员不断提升“旅游税”的目的,就是为了赶走那些“低价值”的游客,留住那些根本不在乎每夜多交几欧元税费的“高端”游客。

“这种做法明显是歧视性的,”这位被迫花钱大规模装修自己旅馆的老板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征收“旅游税”并不限于欧洲,这种做法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新趋势。

贝克表示,一座城市最怕的便是被游客占领,但这些外国游客的消费值又达不到当地政府的预期,这也正是全球旅游胜地陆续开始征收“旅游税”的根本原因。

问题在于,仅仅靠这种变了味儿的“旅游税”,能否解决上述的“过度旅游”问题?

许多专家认为,旅游目的地如果真想缓解“过度旅游”的问题,还应多管齐下,不能仅靠“旅游税”。

然而,更需要指出的是,“过度旅游”是数年前经济繁荣时期的现象。在大疫三年几乎摧毁旅游业、全球经济发展普遍低迷的今天,各国政府更加担心的问题,不是“过度旅游”,而是“游客不至”,而被俄乌冲突和通货膨胀搞得焦头烂额的欧洲政客,更是盼望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外国旅游者重返欧洲,“挽救”欧洲经济。

这恰恰是欧洲奢侈品股因中国出境团游进一步解禁的消息而应声上扬的原因,这也是欧洲各国商家发出“今夏中国游客都去哪儿了”之问的原因。

 ​​​​

疫情想去欧洲旅游了吗

另外,政府不鼓励出国旅游。 所以,很多人改在了当地的度假村休假。 格劳宾登州东部的熊公园特意新建了一条参观小路,以保证旅客间的安全距离。 计划在伯尔尼州阿尔卑斯山区少女峰乘坐火车的游客可以提前为全家人预订座位,甚至是预订整节车厢,以避免人员接触和聚集。

和往年相比,欧洲的国内游也出现许多新热门项目。 比如,旅客更想要入住独立并且有特色的平房,包含出行与食宿功能的房车也很受大家的喜欢。

在风景如画的比利时林堡,一条美丽小径两旁的树上挂着4个如艺术品一般的帐篷,它们是荷兰艺术家阿迪 由于形状像水滴,被称作水滴帐篷,旅客通过梯子进来帐篷,一个帐篷最多容纳两个大人与两个12岁以下的小孩,每晚的住宿费是70欧元(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预订早已排到8月中旬。

疫情想去欧洲旅游了吗

而对于如何提高入境游的热度和订单,梁建章认为,现在入境游必须解决航班和签证的问题。航班会随着国际出行的复苏而增加,但是签证便利化方面还涉及多部委的协调。中国入境游的发展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改善。

“无论是从旅游资源的丰富度还是性价比来看,中国肯定是亚洲第一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眼下,入境游和出境游的复苏与增长充满变数,携程还能否将国际化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

而在国内业务方面,虽然携程稳居行业第一,但在这样一个开放且竞争激烈的市场,其既要面对同程旅行、飞猪、美团等老对手,也要迎接抖音这样的新玩家。

疫情想去欧洲旅游了吗

此外,申根签证将迎来重大改革!2020年1月起或将实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欧盟委员会此前公布的方案详情:

1、可提前半年申请

根据方案,申根签证申请时间将会延长,从目前只能提前三个月申请改为可以提前半年申请。(这样申请者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准备行程安排。)

2、实现网上在线申请

申请过程则力求电子化,申请人可在网上填写、提交乃至签署申请表。(签证电子化成为以后的发展趋势 材料准备也会更加便捷 )

3、统一申根各国长期多次有效期

对有多次出入申根国家需求的旅客来说,只要过往签证记录良好,即可申请多次入境签证。

对于多次入境签证,方案拟改变当前申根区成员国“各自为政”的局面,统一多次入境签证有效期,最短为1年,其后可随申请人申请次数递增年限,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申根长期签证是大家最为期待的,如果护照上有一个长期申根签,欧洲就可以真正的说走就走,不必再每次去都需要申请一个新的签证)

4、签证费将增加

方案称,为增加人手,更新设备,强化安检力度,拟将不超过90天的短期申根签证费从目前的60欧元涨至80欧元。(签证费用小幅上涨主要用于提高服务和处理速度的提升。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另据悉,6到18岁的孩子有可能不再需要缴纳签证费,这样对家庭申请更加友好。

疫情结束后,带上你爱的人去一趟欧洲吧!

疫情想去欧洲旅游了吗

在中国“五一”小长假来临之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为中国游客的涌入做好了准备,这也包括欧洲。

随着出境游的回暖,中国游客前往欧洲的意愿也日益增强。民宿短租预订平台爱彼迎(Airbnb)的数据显示,中国人搜索2023年4月1日至5月15日期间欧洲国家住宿的搜索量,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搜索量。

近来,欧洲各大航空公司都发出了中欧航线增航的信号,瑞士航空、汉莎航空、法国航空、英国航空都表示会在“五一”前增航。

其实,随着中国在今年1月8日优化出入防疫政策,前往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就已激增,尽管这仍然远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根据旅游购物退税公司环球蓝联(Global  Blue)2023年4月初发表的一份报告,欧洲的外国游客退税消费今年3月反弹了119%,高于1月的106%和2月的100%,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内地游客重返欧洲消费:今年3月中国内地游客在欧洲国家购物的恢复率达到了49%,高于1月和2月的22%,其中,法国和德国是吸引最多中国内地游客的两个欧洲国家。

由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一些中国游客也出手阔绰,在欧洲购买奢侈品、高端消费品和珠宝等商品的数量相当惊人,所以,许多欧洲国家急切地盼望新冠疫情后中国游客的返回。

不过,相比起靠近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欧洲的中国游客人数仍然较少。

根据中国旅游网站“去哪儿”的数据,2023年“五一”期间(4月29日~5月3日)出境游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5月1日~5月4日)的45%。排名靠前的热门目的地均为亚洲城市:泰国曼谷、中国香港、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澳门、新加坡、日本东京、泰国普吉、日本大阪和菲律宾马尼拉。

排名前十的热门目的地没有欧洲城市。

当然,中国的“五一”小长假只有五天,欧洲距离中国较远,一些中国游客没有在“五一”期间选择欧洲,亦属正常。

但我还记得,疫情前,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其他平常的日子,英国报纸头版经常刊登中国游客在英国奢侈品店门前排起长龙的照片。曾几何时,伦敦、巴黎、柏林、罗马、巴塞罗那等欧洲城市,曾经是中国人出境游的热门选择。

美国花旗集团估计,在疫情前的2019年,共有亿中国人去了境外旅游,消费总额高达2546亿美元,当时在欧洲旅游的所有境外游客中,中国游客占了10%。

全球旅游业行业论坛“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的数据则显示,在疫情前的2019年,欧盟国家总共接待了将近1000万中国游客,他们在当地的消费额高达122亿美元。

然而,如今业内人士说,若想看到中国游客大批返回欧洲的场景,最快也要到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至于欧洲的中国游客人数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前景,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例如,市场研究公司“旅游经济”(Tourism  Economics)的欧洲和中东地区主管大卫·古德格预计,今年从中国到欧洲的旅行业务可能会达到新冠疫情前水平的50%左右,而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还要等到2025年。

疫情之前,位于伦敦的奢侈品商店哈罗德百货公司的总体消费额中,大约25%来自中国游客,如今,这个比例已经跌至不足11%。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