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欧洲不回来(现在是不是不能出国了)

个人学习 18 0

旅游欧洲不回来

对许多中国游客来说,相比起东南亚,去欧洲旅游更贵,且不说机票,只谈当地的物价,相同的服务和产品,欧洲的价格都比东南亚高得多,如果把观光、交通、食宿等费用叠加起来,整体的费用,更让许多中国人感到难以承受。

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最近一年多以来,欧洲通胀飙升,导致相关的旅游费用大幅上升,让人望而生畏。例如,西班牙的旅游胜地马略卡岛宣布,今年该岛旅游业的各种报价,包括酒店、交通和餐饮的报价,将比去年平均提高33%;再如,在德国法兰克福,仅公交日票价格就较疫情前上涨了20%左右。

旅游欧洲不回来

总部设在德国汉堡的“中国出境游研究院”的沃尔夫冈·阿尔特说,由于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游客急剧减少,许多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欧洲国家,都失业了,或改行了,从而导致疫情后的旅游服务能力远不及疫情之前。

“很可惜,储存在这些人头脑中的宝贵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丢失了”,阿尔特说,“而新入行的人仍然需要重新学习。”

如今,欧洲热门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意大利旅游业目前约有40%的职位空缺;希腊酒店和餐饮业2022年逾五分之一的岗位招不到人,估计2023年这一比例会升至三分之一;法国旅游业目前空缺的职位高达20万个。

三、欧洲热切期盼中国游客潮

不过,一旦上述缺陷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赴欧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就会逐步上升。

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人积累了大量的储蓄。汇丰银行的分析师指出,过去三年中国消费者积累的超额储蓄估计为万亿人民币(约合9600亿美元)。

“中国游客在数量规模和购买能力方面都对欧洲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在规模上来说,在现在这一周期,欧洲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第一大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如是说,“中国游客相比其他客源地的游客来讲,购买能力对于欧洲目的地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像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主要目的地一直对中国游客保持着欢迎态度。”

欧洲因为国家众多,历史悠久,而且各具特色,一直是中国人非常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疫情前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出于费用考虑,中国内地游客出游的首选目的地仍然是邻近的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但紧随其后的旅游目的地便是欧洲,排在美洲、澳洲和其他地区之前。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新冠疫情暴发前,中国人到欧洲的旅行量增加了350%。

疫情前的另外一项调查发现,在欧洲大陆,中国人最热衷的旅游目的地是法国,随后是德国,意大利位居第三,西班牙第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马德里和塞维利亚是中国游客最常造访的城市。

这不,时隔三年,已经有一些旅行社组织了中国游客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去欧洲一游,如广州广之旅国际旅行社组织的“西班牙葡萄牙12日深度游”和“法瑞11日之旅”已在近日启程,西班牙驻广州总领事馆还专门派人去机场送行,欧洲国家对大疫三年后中国游客的热切期盼,从中可见一斑。

各大航空公司近来也纷纷增加从中国飞往欧洲的航班班次。

例如,中国南方航空宣布,从今年4月25日起,将增加广州至巴黎直达航班班次,由每周一个往返增至每周两个往返。

德国汉莎航空宣布,自今年3月26日起,将上海至法兰克福的往返航班调整至每日一班。

法国航空宣布,自5月1日起,将把巴黎至北京的航线增至每周三班,此前该公司宣布,自今年2月4日起,将把巴黎至上海的航线增加为每周三班。

荷兰皇家航空则宣布,从今年3月26日起增加航班,每天都有飞往北京和上海的航班。

英国航空也宣布,从今年4月23日起,重启上海至伦敦的航班,并于6月3日重启北京至伦敦的航班。从4月23日起,伦敦希思罗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之间每天都将有航班。从6月3日起,伦敦希思罗机场和北京大兴机场之间的航班将增至每周四班。维珍航空也将在5月1日起恢复往来伦敦与上海的每日航班。

中国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在今年10月28日之前,由28家中国的航空公司和88家海外的航空公司运营的进出中国的国际航班将达到10580个班次。

当然,增加航班,降低票价,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让赴欧的中国游客人数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欧洲各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旅游欧洲不回来

中国人去欧洲多数国家旅游,都需要签证,申请流程比较繁琐,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和证明;最重要的是,与疫情前相比,等待签证的时间也大大延长了。

总部位于北京的旅游业数字营销公司“龙途国际”(Dragon Trail International)的营销和传播总监西耶娜·帕鲁利斯-库克说,疫情前,申请欧洲旅行签证的中国人,只需大约两天,就可以拿到签证,如今,等待签证的时间是两个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