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最初认识桂林山水是小学课文中)

个人学习 14 0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理解“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c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D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练习强化: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完成练习,强化任务的完成。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一、课前铺垫

1、谈话引导

同学们,老师在上两周给你们介绍过很多中国历史,里面啊,有着很多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之后呢,我们马上学习的第五单元,详细地了解了中国更多的名胜古迹,大家还看到了颐和园的图片,对吧?这些古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实在太有趣了。所以,我们班同学都知道老师特别喜欢旅游,对吧。因为那种旅游的感觉真是太惬意了,不仅如此,而且还给同学带来很多照片看。可老师没有去过国外,老师听说欧洲诸国有很多很美的景色呢!真是令人向往啊!对了,同学们,前两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有关于欧洲国家的资料的。相信大家都搜集的差不多了吧!有哪位同学给我介绍一下,我们看看欧洲哪个国家最漂亮?

2、了解欧洲各国风土人情

A、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学生介绍欧洲诸国风土人情、著名景区等等

B、师总结,重点简介德国、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课件:欧洲地图、各国概况)

C、怎么样?同学们,这些国家真是太诱人了,老师好想去游览啊,你们想不想去?哎呀,我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才有空能带我去呢?(生:老师你是大人,怎么还让爸爸妈妈带啊?)

D:哦,老师是大人不需要长辈陪同,而且一个人游历也别有一番风味。那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

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

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

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的?请举手。

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要给出你的理由吧!

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的,而且还会遇到坏人。”

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察叔叔”(生自由争辩)

既然不分上下,大家来看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27课乌塔。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呢?

二、初读课文,。

1、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

“乌塔真棒!”

“乌塔胆子真大!”

2、师引导:年仅14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

3、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

4、师整理

板书:

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排自理能力强

独自一人游欧洲查当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经验丰富

(胆大心细)用三年的时间看书搜集资料、打工赚旅游费用好学独立

给家里打电话或寄明信片报平安心细

三、分析课文,看出问题,教师概括

1、小乌塔真是不错,连老师都很佩服她呢!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生谈感受:“老师,我觉得好像在说我似的。”

“老师,我们就没有乌塔那么优秀,我们要像乌塔学习!”

“老师,我们也要一个人出去体会体会。”

四、课堂延伸

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在哪?中日夏令营的较量

在内蒙大草原上,日本和中国的孩子一起参加了一个五十公里的远征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背着大背包走在前面,没有一个孩子喊苦;相反中国的小孩尽检好玩的玩具,糖果等等放背包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跟着,很多中国孩子因为背包带子断了,理所当然地丢到了随团的车子里了。中国的孩子发烧了,爸爸二话没说开着车子把孩子接走了;相反一个日本的孩子也发烧了,他的爷爷开着车也来看他了,但是只问了孩子:“孩子,你还能坚持吗?”日本孩子说:“我能,我决不当逃兵!”爷爷马上开着车走了!日本的孩子走在前面,到了宿营的地方就拿出干粮,食品开始煮饭,煮好了之后恭恭敬敬先端给老师吃;而中国的孩子到了那就拿起日本孩子煮的饭不客气地吃起来……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日本的五十个孩子由日本领队带领下,爬上了山头,领队问:”草原美不美?”孩子们大吼:”美!“

领队:”中国大不大?“

孩子们大吼:”大!!“

领队:“以后还来不来?”

孩子们:“来!!!”吼声仿佛还在回荡!

2、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差距在哪吗?我们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能力和习惯,自己会做得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生活、自立自强。向乌塔学习、向日本孩子学习,成为祖国的骄傲!

3、作业:本课到这里即将结束了,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感想吧!回去之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吧!也可以写写你想对乌塔说的话,或是对日本小朋友说的话!也可以写写想对中国小朋友说的话!

本课既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又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教学目的:学会搜集和查阅中外各国风土人情的资料。

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

通过适当的小辩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展开的小辩论比赛,让学生从中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中外儿童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比较。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这位小女孩的名字就叫乌塔。

2、明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请一位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学生先将课文读一读,然后围绕问题交流讨论,还可以写下来。

3、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通过我和乌塔初次见面和晚上的第二次谈话,突出体现了乌塔的自立精神。这个14岁的小姑娘,虽然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但是从睡得正香,收拾行装,提醒我去超市买冰淇淋、矿泉水等这些小事中,给我们留下一点不胆怯,做事从容不迫还很有经验的印象。她的自我保护意识、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是通过实践锻炼出来的。

4、你对这些事有何看法?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要紧紧围绕自立精神而谈,可以就可不可以单身一人外出旅游,也可以谈与自立精神有关的其他事情。

B、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5、课后请学生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一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3、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二、 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5分钟)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提出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思考“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二、展示学习成果(20-30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读课文及生字新词

②小组内交流自己获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各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

2、说说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5分钟)

1、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讨论交流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读熟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教学目标

1.认读六个字。

2.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认识到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她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查生字表或查字典。

三、再读课文,理解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四、总结:乌塔是个怎样的人?

五、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六、对照上述讨论结果,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努力

同学们,你们听说到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旅游欧洲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根据文中内容回答。

集体讨论:乌塔是怎样一个女孩?

生活独立的人:

思想独立的人:

生活独立,思想独立。

1、多做事,多实践,能自己干的,自己干。

2、不要依赖父母。

3、多学习。

4、做事要有计划性。

5、做有毅力的人。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自读课文。

逐段阅读课文。

边默读课文,边在文中画出来。

“罗马很热,街上小摊买的冰激凌喝水都很贵……”——很有生活经验。

“乘火车票旅行,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很有经济头脑。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做事很有计划

“为这次旅行准备了3年,自己打工挣钱……”——有毅力

“用自己的钱给家人买礼物”——懂事、有爱心。

“我也是家里的宝贝……”——不同意中国人爱孩子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自由发言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努力的方向。

板书设计:

乌塔:生活独立 思想独立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体会并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遇到问题有自己主见的品质。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习乌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你到过哪些地方?

2、通过课前交流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板书课题:乌塔(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三、体会乌塔生活上的自立

1、过渡语:如果让你一个人去外国旅游,你敢去吗?(不敢)大家都不敢,怎么乌塔就有这么大的胆子呢?我真想问问她。

你们读了课文,肯定对乌塔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吧,我们来进行一次采访,我当一名记者,你们当乌塔,来回答我的一些问题。比一比,看谁这个乌塔当得最好!

2、采访过程:

(1)记者: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旅游,你不怕遇到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记者:你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乌塔:我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有希腊等一些国家。

(3)记者:你怎么知道这些国家的哪些地方好玩呢?

乌塔: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4)记者:旅游要花很多钱的,你的钱是向父母要的吗?

乌塔:不是,是我自己打工挣的。

(5)记者:你怎么挣的呢?

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6)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3、总结:啊!你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挣钱,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让父母为你担心。

4、提问:聊到这里,你觉得乌塔身上有什么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体会乌塔思想上的独立

1、过渡语:我们都感觉到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精神,其实在她的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另一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从课文中找一找。

小学课文中在欧洲旅游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学习人物独立生活的意识。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抓住大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能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同步练习半张。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思考:乌塔是谁?课文讲了她的什么事?请画出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

3.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

1.师故意写错课题“乌塔”。(学生惊呼)表扬学生的专心与质疑精神。

2.这里的乌塔不是指福州的名胜古迹乌山脚下的乌塔,而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

3.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独自一人游欧洲)

4.[多媒体出示预习要求]谁在预习中画出了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师相机介绍欧洲及其旅游资源。[多媒体出示欧洲地图及旅游景点。]

二、速读训练,抓住大意。

1.过渡:大家一定对这篇课文感兴趣吧!我们来做速读训练,看谁先抓住文章大意。

2.先来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生字词出现]

3.学生独立速读课文,并完成同步练习: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以时间为提示可以将课文分三段,先写 再写 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三、深入读文,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