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的黑土非常的肥沃,黑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东北地区黑土地的形成,是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后的结果。在寒冷的气候下所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农业耕种。
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原因是: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而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
黑土肥沃的原因黑土肥沃的原因是有机质丰富。目前我国只有东北地区才有黑土,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生长,但冬天温度低下且寒冷干燥,落叶多但微生物活动弱,因此土壤的有机质丰富,形成黑土。
等到来年夏季土壤温度升高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植物残体转化成腐殖质在土壤中积累,从而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为生物活动就会消耗部分的养料,但是他的活动比较慢,它消耗的氧量就比较少,更多的养料零留在了土地里面,所以这些黑土就非常的肥沃,西伯利亚自然就不行了。
黑土的保水性好不好?
1、黑土指的是一种土壤类型,它通常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肥力。
2、黑土。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性好、土质疏松、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不可再生土壤资源。红土黏性强红土的酸性强,土质粘重。
3、土质保水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循环。地下水位一般在5~20m,地下水矿化度0.3~0.7g/L,水质为HCO3-SiO2型水。为黑土形成提供了水理条件。
4、黑土分布在我国北方,是温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区的地带性土壤,包括灰黑土(灰色森林土)、黑土、白浆土和黑钙土。黑土中性偏酸,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肥沃,保水性强。
5、它通常是风蚀作用的产物,由于黄土的颗粒细小且密实,黏土矿物含量高,因此黄土的保水性能较好。黄土分布广泛,尤其在亚洲地区,如中国的黄土高原、蒙古国的戈壁黄土等。
6、抗灾能力强:黑土地的土壤结构紧密,水分和空气的渗透都相对较慢,这使得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都非常好。这种土壤结构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自然灾害,如旱灾、涝灾等。
黑龙江9万平“耕地大熊猫”黑土遭盗挖,黑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_百度...
黑土并不是单一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属于矿产资源,里面含有大量的泥炭。现在这种倒卖黑土的案件在东北多地频发,逐渐形成了产业。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别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黑土层”不仅是稀有的矿产资源,也是东北粮仓的重要保障。位于世界闻名的黑土带的黑龙江省五常市,在东北春耕季节,最近发生了一起盗窃泥炭资源、破坏耕地的案件。9万多平方米黑土被盗挖,公安机关已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
黑土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在0.4℃左右。通常认为黑土是温带草原草甸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其自然植被为草原化草甸植物。
世界气候的分布与特征
(1)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2)热带(又称热带季雨淋)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严寒,各月平均气温皆在0℃以下,具有全球的最低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有长时期的极昼、极夜现象。全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皆为干雪,不会融化,长期累积形成很厚的冰原。长年大风,寒风夹雪,能见度恶劣。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特点: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世界上有13种气候类型。具体特征如下: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少雨。 温带针叶林景观 该气候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