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去欧洲旅游
囧囧兔旅行是一家对接当地名校留学生以及旅行者的海外出行分享平台。目前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留学生与当地华人,想通过他们的分享,让每个来到海外的旅者可以体验到一个不同的当地,让旅行不仅限于走马观花的路过。这也是蒙着眼睛的兔子的由来,“闭上习惯于走马观花的双眼,用心去旅行。”
蒙着眼睛的小囧, JOY ON EVERY TOUR
微店链接:
因为这次数量实在有限,不能保证所有小伙伴获得一本刘老师亲笔签名的三体,所以我们会赠送一本签名三体给参与我们活动的小伙伴们。
关注jojotu0804,回复“三体”了解活动详情。
刘慈欣去欧洲旅游
(格拉斯哥--伦敦)
10月13日中午,刘慈欣来到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市中心的水石书店,参加在这里举办的签售活动,由于当天是工作日,来到现在的英国读者并不多,倒是有十几位在英留学、工作的中国同胞赶来会见心中的偶像作家。其中,一位已留英工作的女读者激动地说到:“我非常喜欢大刘老师和他的作品,之前在国内就读过《三体》三部曲的中文版,这两年又读了在英伦三岛陆续出版的《三体》三部曲英文版。我向很多英国朋友和公司同事推荐了这套书,现在已经有七位同事读了《三体》三部曲英文版,他们也都成了慈铁和《三体》迷,因为大家都说这套作品好看,现在,公司老板也开始看《三体》(英文版)了!”她的话语中流露出因中国原创文学作品受到英国读者喜爱而引发的骄傲与自豪,流露出一个中国人远居异国而心怀中华文化的主体存在感。
傍晚,格拉斯哥笼罩在清新而迷蒙的雨雾中,大刘一行风雨无阻地赶到了格拉斯哥大学内的约翰·史密斯书店,读者见面会及《三体》三部曲英文版签售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计划接纳80人的会场,在活动开始前便迎来了120多位读者,活动承办方及时增设了40个座位,活动开始10分钟,仍有20多位读者不得不站立着关注自己的科幻文学偶像。现场的热烈气氛,也让大刘进入了“状态”,面对主持人和读者们的提问,大刘的回答风趣幽默而不失深度思辨,读者们的笑声不时爆发出来,萦绕在书店里,浸润在书海中……之后的签售活动中,现场读者井然有序地排起了长队,大刘微笑中的真诚与温暖和现场读者们的秩序与风度悄然互动。一位英国青年不无激动地说,看到《黑暗森林》的最后,他流了泪,是感动的泪水;一位中国留学生则风尘仆仆地从另外一个城市赶来,为了见偶像大刘,也为大刘的作品给他带来的感动。
10月14日,刘慈欣从格拉斯哥前往伦敦,当日下午,在《三体》三部曲英伦版出版商宙斯之首(Head of Zeus)的办公室内,大刘接受了宙斯之首出版社及英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杂志《现时科幻》(SiFi Now Magazine)的采访。采访中,一位英国知名电影制片人专程赶来与大刘见面。采访结束后,他开始用有点蹩脚的中文与大刘谈起《三体》三部曲影视改编权转让及影视化事宜——实际上,他在求请大刘协助他获得与游族影业合作的机会。他希望把《三体》三部曲带到好莱坞,再让好莱坞与中国影视公司一道把《三体》三部曲的影视作品带给全世界。会谈结束后,他把有世界科幻文坛巨匠阿瑟·克拉克亲笔签名的英文原版的克拉克作品赠送给了大刘——克拉克是大刘的第一偶像,收到这样珍贵的礼物,大刘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其间,“刘慈欣欧洲文学之旅”的中国组织方、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综合部总监李赟还与宙斯之首出版社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会谈。据英方介绍,他们出版的《三体问题》和《黑暗森林》在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累计销量已超过十万册,而这部系列作品的超高创作水准及《死神永生》刚刚上市后的强劲市场表现让他相信,英伦版的《三体》三部曲将成为足以载入英国科幻文学史册的科幻系列畅销书。
晚上,英伦版《三体》三部曲的签售活动在位于泰晤士河北岸的禁忌星球书店(Forbidden Planet,全球最为知名的漫画连店之一)举行,原计划一个小时的签售活动实际持续了近100分钟。大刘的签售态度一如既往的认真——把书签好后,双手呈递给读者;对读者的合影要求,大刘也有求必应。
10月15日,在伦敦共有五场采访及公众活动。在南岸中心伦敦文学节上举办的读者见面活动得到了当地读者的积极响应,45英镑一张的入场门票在活动开始两天前就已经销售一空,为此,活动组织方还增设了20个座位。活动开始后,现场220个座位座无虚席,似乎还有十几位读者买了站票(英国人也卖站票?)。同时,我们也发现,与之前的活动不同,出席现场的读者极少有黄皮肤面孔,估计95%以上的读者都是地道的伦敦“本地人”。如大刘所说,科幻文学是最具世界性的文学类型,《三体》三部曲受到国际读者如此追捧,这正是原因之一吧。
活动结束后,刘慈欣还在伦敦南岸中心分别接受了欧洲最大的华人纸媒《欧洲时报》和牛津大学学生创办刊物《问津》(Oxford Scientia)访谈团队的专访,在与牛津大学的中国学子们的对话中,刘慈欣妙语连珠。采访的最后,刘慈欣寄语说:“作为掌握时代走向的科学技术的亲身参与者,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学子们也表示,大刘对中国科幻和科学从未停歇的深度思考,让他们十足感动,更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激情和信心。
更多精彩小说>>
新浪读书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客服电话:010-5271 9385 欢迎批评指正
商务合作: 010-5271 9381 联系信箱: feifei9@
新浪简介┊About Sina┊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刘慈欣去欧洲旅游
巴塞罗纳囧伴陪同大刘前往美丽的蒙锥克山顶眺望‘午夜巴塞罗那’的曼妙风景,追溯着1992年山顶火炬点燃,然后加泰罗尼亚皇宫中将相王侯举杯共饮,中世纪不远万里的罗马勇士第一次踏上这片沃土,公元711年,金戈铁马的摩尔勇士进入伊比利亚半岛,几多风雨,都付笑言中。
21:15 - 23:00:
囧囧兔的囧伴将直播同大刘探秘巴塞罗那哥特区的传奇故事,激情美味的海鲜饭配上清朗爽口的西班牙国饮Sangría,然后穿梭时空回到百年年神秘的中世纪咖啡厅共同品尝西班牙特色甜品Churros,细说时光之外的传奇故事。
刘慈欣去欧洲旅游
法兰克福书展广场中央搭建了一个很有科幻感的法兰亭,外面看似一个巨大的贝壳,里面则像一个未来世界。这里是国际著名作家们登场的大舞台。德国明星电视主持人,有当代“文学教皇”之称的丹尼斯·谢克问舞台上的刘慈欣:“您抽烟吗?”
“抽。”
原本是一场两个男人之间很正常的对话。谢克话锋一转:“您以相信科学而著称。科学教育我们,抽烟有害健康。您为什么还抽?”
挤得水泄不通的台下观众发出短暂的笑声,又马上收敛住,大家都急于想听刘慈欣怎样应对“教皇”的挑衅。
“如果世界上的人,尤其是男人,都如此具有自制力,人类早就登上火星,飞出太阳系了。”
全场掌声雷动。我们这个时代极具想象力的科幻作家还如此本真。
各种迹象表明,刘慈欣在西方实实在在地火了。《纽约客》赞美他为中国的阿瑟·克拉克,刘慈欣本人最敬重的英国经典科幻作家。谢克从2017年就在他的电视节目里力推《三体》,说这是他30年来读过的最激动人心、最具创新力的科幻小说,并放言:“《三体》拯救了21世纪的科幻文学。”
这还不算,媒体的关注度也绝不亚于粉丝。在柏林安排的媒体采访日,每家媒体,无论大小,都只能领到半小时的采访时间。德国及瑞士的记者们头一天就从各地赶往柏林,做好准备。刘慈欣则被大量重复的问题搞得疲惫不堪,同时又觉得在我面前很丢面子:我这个帮他口译的人,见证了他的大量自我重复。我和巴伐利亚女士讨论之后告诉他,以他现在在国际公众舆论中的重要地位,对同一类问题的一致性回答的确必要。请务必重复下去。
2016年10月,刘慈欣携《三体》德文版亮相法兰克福书展并在法兰克福孔子学院举行读者见面会
就连一直对中国图书兴趣索然的德语区出版社也开始主动问询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刘慈欣的作品在西方成功登陆了,可能中国还有其他好书?一个作家的作品在西方市场的全方位突破,给对方带来的信心值增长是不可低估的。
《三体》的成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现象,然而没有人说得清为什么。刘慈欣不仅摘取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桂冠——雨果奖,而且图书也在欧美市场上一路畅销。比如在德国,他是有史以来唯一登上德国最权威的《明镜周刊》图书畅销榜的中国作家。一位大连锁书店的经理告诉过我,科幻读者在德国也是小众人群,更别提刘慈欣写的是以科技为出发点的硬科幻了。由此我们可以准确地推测,《三体》的读者远远超过了科幻迷人群,伸展到了社会各界。
包括中国的科幻读者群,也因《三体》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读科幻。科幻就好比一辆公共汽车,读初中的时候上车,大学毕业就到站下车。但是,《三体》出现后,很多人留在了车上。同时,各行各业的人,如IT、投资圈、航空业,甚至军队的读者也大量加入进来。
在中国的网络上,刘慈欣已经有了二次元表情包
刘慈欣本人也无法对此现象做出解释。他如实地与德国公众分享了他的困惑:10多年前写《三体》的时候,他还在一家火电厂当工程师,业余写科幻,根本没有想到他的小说有一天会被外国人读到。按照当时的情形,能赢得一些中国读者就很不容易了。
好像他还相当反感文学之外的虚幻想象,一路上坚持用理工男的务实态度打碎外界对他的传奇化。
好几位德国记者都问:“奥巴马是怎么发现你的作品的?”
“不知道。他没告诉我。”
“奥巴马跟你聊了什么?”
“就说了一句话,他问我的下一本书什么时候写完。”
奥巴马的着迷,扎克伯格的追捧,都多少给《三体》加了油。但这都不足以支持它在欧美的长销不衰。《三体》自身成了一个奇迹。
《三体》英文版
对头顶光环的人,有一个问题经常被德国记者们提出来:“《三体》取得世界性的成功后,您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跟你们想象的反正不一样,”刘慈欣回答说,“我生活在中国的一个五线城市,那里的人们对科幻不感兴趣。我没有受到多大的打扰。”
“没有受到多大的打扰”是一个伪命题。也许距离北京400多公里的阳泉的确不怎么打扰他,但是全国和世界各地对他都相当感兴趣。事实上,拒绝打扰才是正确的说法。和刘慈欣相处的几天,我们一起坐汽车、乘火车,在德国境内从南到北、由西向东行进,他的手机经常接到国内的来电,其他通过微信、邮件进来的无声邀请更是频繁。他基本都拒绝。经纪人以没有时间为由替他婉拒了一些高大上的邀请,他纠正说,要准确地告诉人家,是不想参加,免得人家惦记着改时间。“作家的最好选择就是远远躲在他的书后面,该说的书里都说了。”他这样在德意志广播电台的采访里说。
拒绝打扰还有个前提,就是不为所动。那么打动他的是什么呢?
《三体》俄语版
“您常仰望星空吗?”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的记者问。
“我住的地方空气不太好,经常看不到星星。”又一个给崇拜感降温的答复。
他还掐灭了人们对他的另一种想象,即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工作,在大孤独中写出关于人类宇宙的大科幻小说。有些德国媒体不小心犯了小儿科错误,说他在阳泉出生,一辈子没离开过家乡——听起来活像一个当代康德。刘慈欣其实是在北京出生的,两岁时父亲被下放到阳泉,一家人落户到了山西的这个煤城。父亲参过军,转业至北京的煤炭设计研究院,后来遭下放当了矿工直到退休。退休不久即离世,很多常年下井的人逃不过的命运。
刘慈欣从来不是与世隔绝的人,在火电厂上班时,每个月都要去北京出差,有时还要去欧洲出差,比如跑过西门子所在的几个欧洲城市,一走就一个月。
《三体》日文版发售7天印了10次
德国《时代周刊》在他来德国之前的一则预热报道中,讲对了一个事实:小学生刘慈欣看过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后,本以为书中的一切都是真事。父亲告诉他,这叫科幻。他第一次被人类的想象力震撼,慢慢成了科幻迷。“我是从科幻迷变成写科幻的。”带着敬畏感前来的记者们听到的全是这种事实陈述。
有时我想,他跟我们待上几天心里一定很乏味,只是尽一个作家之职完成写作以外的推广任务而已。我们都不是他的科幻同类。德国之旅结束后,11月8日他将在美国华盛顿D. C. 西德尼哈曼剧院领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他对去美国有点兴奋,因为那里是世界科幻的大本营,在那里有人能真正地跟他聊科幻,比如和乔治·马丁早就约好了。“你们怎么聊呢?”我很好奇。
他想了想:“首先,你得至少看过1000本科幻小说才能懂科幻是什么。”我被吓了一跳。他一路上都在念念叨叨各国科幻作家的名字和作品,任凭什么人提到什么书,他都答以“看过”。有时,回答一个能调动起他积极性的问题时,他会干脆讲一个科幻故事或某个情节。这是个自备一座科幻图书馆上路的人。不少小说他读的是英文原文,因为没有中译本。渐渐地,我们开始怀疑他故意掩盖自己的英文水平,可他强调,他可以用英文读,因为他必须读这些书;但是英文的听和说是真的不行,因为没有机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