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游可带什么感冒药(国外感冒药都有哪些)

个人学习 10 0

欧洲老司机

这里的自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自由”;2)学术“自由”;3)时间“自由”;4)文化“自由”。展开来讲,荷兰这边带薪博士的工资还可以,申请税务减免之后,每个月到手有两千多欧,吃穿住行完全可以覆盖,还可以存一点小钱,这也就是所谓的财务“自由”。学术“自由”,带薪博士一般是根据某个项目来招收的,论文方向大致已定,但是具体的做什么,导师都会根据你的兴趣来,不会强人所难,不会PUA。时间“自由”,带薪博士是一份工作,一般就是965,每年带薪年假基本30天上下。但是博士是给自己打工,要想多产出的话,还是得多付出。但是这不同于国内上班族的996,因为在这里你有选择是否加班的权力。文化“自由”,主要指荷兰社会的包容性。众所周知,这里允许prostitute、软性drug、同性婚姻等的合法存在。活在这里,你不会有太多包袱。

欧洲旅游可带什么感冒药

国庆假期临近,平日里忙于工作的你,是不是已经在制定自己的出行计划了?由于各地气候不同、饮食迥异,再加上旅途疲劳,难免容易有些“小毛病”趁虚而入,这时别忘了随身带点常用药,以防万一。

外出旅游常备药

感冒药

旅行中天气冷热变化无常,一旦出现感冒症状,最好及时用药加以控制。酚麻美敏片、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氨咖黄敏胶囊等感冒药可以迅速缓解感冒症状,维c银翘片等中成药对感冒初期症状也很有效。

晕车药

如果乘车、船、飞机时出现眩晕、呕吐,可以服茶苯海明,或者将消炎镇痛膏贴于脐眼。

防肠道感染药

在外吃饭,胃肠道容易受伤,小檗碱(黄连素)、诺氟沙星配合蒙脱石散剂服用可以迅速抗菌止泻,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时可服用藿香正气丸、保济丸、救必应胶囊等。

消化不良药

应付这种状况,可以选择维生素类、有益菌类的消化药,但不能与抗生素、抑菌剂等合用,或者选择中成药。

抗过敏药

可选择消炎止痒膏类的外用药,但含有激素成分的外用膏剂不宜长期使用。如果外用药效果不好,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自身疾病药物

高血压患者除了要携带每天必吃的降压药外,还要准备硝苯地平。对冠心病患者来说,要准备好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降糖药,同时携带葡萄糖水、饼干之类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哮喘患者应备止喘药等。

外用药

创可贴、碘酒、伤湿止痛膏也是旅游必备药。此外,红花油可用于外伤或扭伤,风油精、清凉油可用于蚊虫叮咬。

另外,幼儿用的退热剂、退热贴、温度计、胶布、助消化药等也是必备药。

出境旅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选择出境旅游也日渐增多。考虑到国外购买药品不方便等因素,大多会在出国时携带些药品,但很多国家对旅客携带药品入境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出境旅游应注意以下问题。

注意携带药品要适量

大部分国家在入境海关时会对药品进行检查,允许游客随身携带有限数量的药品,但须符合某些条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不允许游客携带中药材,西药也要根据逗留时间,计算好剂量。如确实要多带,需出示医生处方,并应与处方相符。

注意药品标签和说明要完整

欧美等国家入境时,对药品的标志要求尤为严格。例如,加拿大入境检查要求游客携带的药品必须带有原始的标签及使用说明以及开药的处方。

注意禁止携带的药品

大部分国家的海关都会明确列出受管制的药品,游客出游该国之前需要提前了解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如果带有特别的药品或是含有***品的药品,务必带上医生的处方和说明你必须服用此种药品的证明书(信)。

欧洲旅游可带什么感冒药

出国旅游要带的必需品有哪些?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出国旅游。那么,出国旅游要带的必需品有哪些,需要带些什么物品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出国旅游要带的必需品,欢迎阅览。

出国旅游要带的必需品1

1、身份证,护照,Agoda订单,来回机票,头像照片等重要证件请贴身保存

(复印几份备份,电子扫描可以放在U盘或者邮箱,以便补办方便)

2、现金、信用卡,银行卡

(不要全部都放在一个地方,放一点在行李的其他地方备用)

3、照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

(长期旅行,需要注意储存的问题,带一个或几个大一点的存储卡或U盘,当然充电宝是旅行必不可少的)

4、万能转换插座插座分散头

(很多国外的旅馆都只有一个插座,所以分散头就必须了)

5、上网本,迷你ipad

(这个东西就不好说了,本本,可以存放上传整理照片,或者订机票差旅行信息订宾馆等。迷你ipad或者其他品牌迷你型本本,倒是可以推荐,因为很多旅行丛书很厚,可以直接下载成电子版放进去,可以方便很多)

6、小本子,写上各种重要号码

欧洲旅游可带什么感冒药

孤独是每一个博士的必修课,可我没有预料到它会来得如此早。2020年10月28日辞职,2020年10月29日便乘坐飞机从上海浦东到香港,然后再从香港转机到荷兰阿姆斯特丹。上海的候机室很热闹,而香港飞荷兰的候机室空无一人。这时候欧洲疫情很严重,几乎没有人“逆行”。上飞机之后,发现可以承载350+人的大客机,乘客加上机组人员可能50人不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家都是横着睡的,每隔两三排才能看见一个人,就连睡觉的时候,口罩也是戴着的。

到了荷兰之后,没有熟人来接。早上七点,一个人拎着大箱子乘坐火车(火车还坐过站了,然后又坐回去),然后走一段时间到了住处:43平米,一个卧室、一个客厅,没有任何家具。然后就正式开始了在荷兰的全奖/带薪博士生活。生活开始的前两周,就像荒野求生一样,主要就是以下几件事:1)找到超市买吃的喝的;2)上宜家官网买家具,然后自己组装(让人糟心的是,这个公寓新得连灯都没有);3)预约时间并去办理居住证;4)预约时间办理银行卡;5)买保险;6)去学校见导师。

一切稍微安置妥当,便开始日复一日的炼丹生活。每天7点过起床洗漱,吃早点,然后看/写论文;中午12点做饭并吃饭,然后看/写论文;晚上6点做饭并吃饭,然后看/写论文;晚上10点上床,看看电视、抖音,然后睡觉。几乎每天都这样,一成不变,除了每隔两天出去买菜以外,大门几乎从来没有开过,这就是疫情期间的博士生活。初来乍到,再加上疫情期间,在荷兰几乎没什么朋友。把自己关在家里,有的时候两天也没有机会说一句话。说话的机会可能来自于去超市买菜、小组开组会、和女朋友开视频、或是自言自语。由于我之前在法国读的硕士,已经提前习惯了这种留学生特有的孤独。打开微信,除了女朋友的消息以外,全是群消息;朋友圈里面各种热闹,我只好默默点赞。

这一切都可以习惯,就怕突然有什么意外。

第一个意外来自于自己生病。有一天晚上半夜三点,突然肚子疼,把自己疼醒了。疼得从床上一下子跳下来,能感觉到肚子某个地方像是抽筋一样,疼的要命。半夜三点,家里面什么药都没有,在这边又没有熟人可以帮忙,自己的医疗保险那个时候也还没买下来。真是又疼又慌得一逼。想打急救电话,又怕花掉一大堆钱,刚拉到医院就好了。于是打视频给朋友,打了几个才打通。赶紧叫她帮我查,这种情况可能是什么原因,有什么物理疗法。研究了一下,应该是我前几天都没吃主食,晚上还喝了一些冰的东西,没盖被子导致腹部受冷引起的肠胃痉挛。于是烧水用热毛巾敷、顺便煮几个土豆垫肚子,看能不能好转。我给她说:如果一会儿疼得更厉害了,你就给我打急救电话。果不其然,经过一番热敷、吃主食垫肚子、用线勒大拇指等,过了一两个小时,疼痛变为隐隐作痛了,然后我蹲在地上、卷缩在房间的角落睡着了,早上起来除了感到虚弱以外,没有疼痛感了。但是我被吓到了,我赶紧预约了医生,催了医疗保险,按时按量健康饮食,给Siri设置了自动报警急救信息。由于之前一直都有锻炼,几乎没有生过病,所以一直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没想过它会在那个时候出问题。但从那一晚以后,我发自内心觉得: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活着真好。也不禁感慨,困难的时候,有个人在身边那该多好。

第二个意外来自于亲人过世,而自己却无能为力。那一天早上正在开会,看见微信有一条新消息,习惯性地拿起来扫了一眼,妈妈发过来的:你外公走了。突然鼻子一酸,眼泪忍不住大颗大颗流了下来。而这个时候,组会正好轮到我发言。我一下子哽咽了,说不出话来。调整气息之后,带着颤抖的声音给他们说:I just received the news that my grandfather has passed away, may I leave now?...sorry. 挂掉视频之后,迅速站了起来,翻出柜子里面的火机,点燃了一支烟,试图压制住自己的情绪。缓了一阵时间之后,拿出手机打微信视频给妈妈,视频一接通的瞬间,看见妈妈哭红的双眼,眼泪又再一次忍不住流了出来。那一刻,我真想给她递一张纸巾。我也渴望,有个人能给我一个拥抱。可是什么都没有,我就席地坐在这张桌子面前,坐了一下午和一晚上。

那时,这间屋里,除了我以外,唯一有生命的物体,就是这株植物了。第二天,打开Teams,收到导师和同组一起入职的希腊女生发来的安慰信,叫我: Be strong。而其他人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当然,我早已习惯了这样。当天晚上23点过,那位希腊女生又发了一份信息给我:I just lost my grandfather. 然而我是第二天中午才看到的信息,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简单地回复了一句:Sorry to hear that. I know how you feel, please be strong. 这种感觉,真乃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

除了这种突然生病而无人照顾、亲人离世而不能回去/无人安慰等带来的生活上的孤独以外,更多的孤独来自于科研上的独自探索。由于我家里的办公桌就靠近落地窗,外面是一条街道,白天能看见行人,晚上能见到月亮。有的时候灵感突然来袭,下午阳光明媚时埋下头写论文,再一抬头已是皓月当空。此刻往窗外望去,街上早已空无一人,唯有一轮残月。忽然间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觉。读博士,说白了也就是对自然的探索或者对抗。千百年后,自然还是自然,月亮还是月亮,而你我已早归于尘土。那时,我们这些探索者或对抗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又能留下什么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