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游拍摄动作(摄影欧美风格的特点)

个人学习 15 0

欧洲旅游拍摄动作

每当我向周围的人提到自己想去朝鲜旅游的时候,大家往往都在脸上缓缓打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表现出一种难以置信的态度。仿佛我是放着好日子不过,非得给自己找点苦头吃才好。

也难怪,这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在新闻和历史课本里见过的国家,大部分人对它的认知,往往只停留在抗美援朝时期奋不顾身堵抢眼的黄继光战士,近些年来一直不曾停歇的核试验,当然,还有他们独特的领导制度。其实就连我自己也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绝大多数人完全不会选择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却对我有着如此大的吸引力。也许是二战后南北分裂的对峙状态,特别是在柏林墙倒塌后,板门店非军事区已经成了全世界为数不多的的冷战时期的象征;也可能是出于仅有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惺惺相惜。总之,网上看得再多,也不如自己亲自去一趟。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感受,是光看别人的游记所无法比拟的。终于,在经过大量的准备之后,趁着这个暑假,我终于踏上了前往朝鲜的旅途。

欧洲旅游拍摄动作

虽然没有机会真正去朝鲜的农村看一看,但通过火车上的视角也能略知一二。朝鲜乡村的民居大部分都是平房,房顶是倾斜的,以便于排水。整体的给人的感觉和中国的农村并无二致。

(刷成青色的房屋。)

(在铁道旁干活的小女孩。)

(途经的村庄。感觉和国内农村的生活气息很接近。)

(一幢不知名的建筑。标语意为:“把心脏献给伟大的祖国母亲!”)

(规模大一些的小镇。明亮的房屋颜色看上去很舒服。)下图的这两座塔叫永生塔。根据朝鲜的相关规定,每个里(即村落)都必须有一座永生塔,旨在纪念朝鲜的开国元勋_和继任者_。

(上面的文字意为“伟大的_同志和_同志永远在我们身边。”)

欧洲旅游拍摄动作

这部美剧是2012年的冷门佳作,一共三集,每集90分钟,也算是电视电影。三集部分拍摄任务是在罗马尼亚Transylvania地区(没错,就是以传说中德古拉伯爵闻名的吸血鬼圣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德古拉老家布兰城堡Castelul Bran,距离布拉索夫Brasov只有二三十公里)以及卡斯特尔电影工作室(Castel Film Studio)内完成。

(影片中的位于北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其实是由喀尔巴阡山脉友情出演)

欧洲旅游拍摄动作

在整个6小时的车程中,列车大概停过两到三次,但没有一次是在车站。途经的很多地方都挂着_和_的头像,这在整个朝鲜都很常见。

(刚出新义州火车站就扑面而来的二老。)

(头上顶着东西的妇女。在朝鲜经常可以看见女性把东西扛在脑袋上走路,大概是一种特色吧。背后标语大意为“向未来勇敢的前进!”)

(途经的第一个车站。)

(另一个车站。可以发现,车站的规模普遍不大,而且造型也比较单一。上方的标语为“敬爱的最高领卝导者金正恩同志万岁!伟大的朝鲜劳动党万岁!”)

(一辆汽车停在火车旁边,两人不知道在聊些什么。摄于中途停车时。)

欧洲旅游拍摄动作

由于现在还没有到达平壤,所以准确来讲,这里说的更多是朝鲜的农民阶级。沿途遇到的人群,要么是在路上骑着自行车,要么是低头在田里干活。由于常年劳作,他们脸上的都刻着庄稼人独有的印记。列车经过的每一位朝鲜人基本都会目不转睛的盯着我们。他们的眼神里包含的不只是好奇,还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迷茫感,仿佛察觉到了这个只跟他们一墙之隔的铁皮车厢里,有一群来自神秘远方的人,正前往他们所没有经历过的世界。很有意思的是朝鲜的小朋友。每当有在田间地头玩耍的小朋友看见我们时,都会停下向我们招手,那种纯真的感觉像是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实际上,不光是小孩子,整个朝鲜的社会氛围都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状态十分接近。在那个结婚还需要三大件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要比现在简单得多,生活中也没有那么焦虑。

(在铁轨旁玩耍的小朋友。)

(劳作间隙休息的人群。写的时候才发现右边有一个人正在理发。)

(在田间交谈的农民。)

(在劳作的人民军军人。)

(这头老黄牛的体脂率看上去有点低……)

(修理铁轨的工人。)

(正在向我们招手的小孩。)

(等火车通过的赶路人。旁边还有持枪站岗的人民军。)

(劳作间隙蹲在路旁闲聊的农民。)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搭车回家的工人。)

(火车快要到达平壤时,楼房和人群也渐渐多了起来。)在观察窗外风景的间隙,我和身旁的日本小哥也用英语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小哥在东京上班,这次是专门请假出来旅游的。他先去了中国东北的几个城市,接着来到朝鲜,下一站还要去上海。我问小哥是否全程都是一个人,他说没错。我便接着问他:“朝鲜不是不允许自由行吗,为什么你可以独自来到这里?”他掏出手机,在上面按了个数字。“我通过旅行社找了两名导游,一个司机,一共在朝鲜玩5天。所以我的团费也得这个数字,美金。”我看着他手机上显示的1700,心想还是你们大城市来的人有钱,我的团费居然连别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由于小哥只是和我们坐同一辆火车,并没有团餐,所以他一路上买了不少吃的。比如30块钱一瓶的饮料,和一些价格不菲的日本小食。弄到最后推车的朝鲜小姐姐每次一经过我们这里,都要缠着要给小哥卖东西,3分钟都不带挪窝的。不光提供试吃,还给他送糖果……不得不感慨,无论走到哪里,金钱的力量都是无穷的……

(在朝鲜的第一顿午餐。虽然是冷食,但因为已经饿了很久了,所以吃上去还是津津有味。)

(一名在车厢内望着窗外的朝鲜小哥。PS.不是下文里提到的小哥哟)

(日本小哥与爷爷。)吃完午饭后,我又重新回到了窗边,尝试着抓拍更多的景色。这时,旁边一位已经观察我很久的朝鲜小哥突然开口了:“你是第一次来朝鲜吗?”惊讶于他如此流利的中文之余,我赶紧回答道:“是啊,您是朝鲜本地人吗?”这其实是一句客套话,因为我早已看见他胸口上别着的_像章。“是的,我家在平壤,现在在沈阳打工。”小哥答道,“我看你拍了这么久,是专业的搞摄影的吗?”虽然我倒很希望他说的是事实,但还是很诚恳的回答道:“没有没有,我就是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随便拍拍罢了。”“那我刚好可以教给你一个摄影的小技巧。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镜头里拍到人的话,最好把人的位置放在画面三分之二的位置,这样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小哥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并不流畅,大概是用中文来表达一个稍显复杂的概念时还是有些吃力。这个技巧其实就是黄金分割法。虽然早就知道,但我还是赶忙向他表示了感谢。“您中文说的真的很棒!”我由衷的赞叹道。他害羞的摇摇头,“哪里哪里,虽然沟通没什么问题,但还是一张嘴就暴露自己是外国人。”说完我们都笑了起来。为了不让气氛突然冷下来,我赶忙问小哥火车几点能到平壤。“朝鲜时间5点半左右吧。这个速度和以前比已经快很多了,但还是没法和中国的高铁比。”小哥苦笑着说道。“这倒是实话。”我心想。这时,同团的老爷爷突然走了过来,看了会窗外绵延不绝的庄稼地,开口对我说道:“你看啊,这些个水稻啊玉米啊都是老品种了,个子矮矮的根本长不高,产量也上不去。你说朝鲜和中国关系这么好,为什么他们不从中国进口点优质的种子呢?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老品种了,他们现在居然还在种这么老的庄稼。”“不过倒是有个优点,就是他们把所有的空地都给种满了。密密麻麻的,一点空间都不剩。你再看中国,那么多空地都放着不用,太浪费了。”接着把上面关于老品种的话换了种说法又重复了一遍,大概是老年人的碎碎念吧。听着爷爷的这番话,一旁的朝鲜小哥弱弱的接道:“这些水稻都是研发出来的新品种。”“哪啊,这些都是老品种了。”小哥话音刚落,爷爷就说道:“你看那个高度就知道了,老品种的根本长不高,要是新品种的话不可能那么矮的。”“那您怎么这么确定呀?”为了不让气氛陷入僵局,我赶紧问道,想给小哥一个台阶下。“我就是搞农业的呀,这些东西我当然懂的。你看他这个高度……”爷爷又滔滔不绝了起来。发现自己插不上话,一旁的小哥只好讪笑着转过身去,没有再说话。

欧洲旅游拍摄动作

今天是朝鲜行的最后一天。说是一整天,其实我们十点半就要坐火车返回丹东了。今天我们还有最后一个景点——_广场。_广场的地位,与我国的天安门广场等同。每当平壤举行大型庆祝活动或者阅兵式的时候,都会选在这里举行。

(在朝最后一天的清晨罕见的没有雾气。最后拍了几张,便收拾行李离开了。办完退房手续后,我们才终于拿回了自己的护照。)

(广场周围的建筑。下图文字意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万岁!”)短暂停留后,我们又去取了在火车上的午餐,之后便径直前往火车站。在车上,黄导说了很多告别的话,其中一句给我印象很深:“等到南北统一的那一天,大家再来朝鲜玩的话还可以找我。到时候,我带大家一去南边的济州岛参观!”虽然明白这只是一句客套话,但我仍然希望,我们都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到达候车大厅的时候,距离发车还有一段时间。我跟小白也展开了最后一段对话。“真可惜没能把书送给你。刚才我还跟黄导求情来着,但他死活就是不同意。”我说道,“其实真的没什么,那本书是我考虑到这里晚上没有网络,担心会很无聊才带的,可没想到每天的安排都这么满。”“可我们是有网络的呀,我们也可以用手机发短信呀。”大概觉得我说了朝鲜不好的话,她显得有些不爽。“没有没有,我是说我们外国人上不了网……”我赶紧解释道,她听完也无奈的点了点头。“那,马上就要走了,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的吗?”我主动说道。“想问的实在是太多了,根本问不完!”听完她的话,我们两个都笑了起来。“那你毕业以后是打算留在德国工作,还是回中国呢?”“先试着在德国找工作吧,找得到的话,就先干一两年再回国。毕竟欧洲的工资还是比中国要高很多。”我回答道,“但如果真的让我在那生活一辈子,恐怕也是挺煎熬的。不光是文化和饮食,还得考虑到将来的婚姻和孩子的教育……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还是回国比较方便。可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实在是不景气,没什么工作经验就回去的话,即便是海归,待遇也不会很高的。”一下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她能不能消化过来。“那你打算多少岁的时候结婚啊?”她又追问道。“呃……首先,我得有一个女朋友。然后再谈几年恋爱……算起来,怎么也得30以后了吧。”我苦笑着答道。“那你呢?你有谈过恋爱吗?”她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我没有。”接着又补充道:“我学习压力太大了,根本没时间谈恋爱。”我毫不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即便是在带团的这几天,小白对学习也没有丝毫的懈怠。每当我们聊到她没听过的词汇,她都会拿出一个本子记下来,回去再查字典。倒数第二天的时候,有一位团客怕忘记这几天都去过哪,便让小白把主要的景点都用汉字写了下来。不得不说,她的汉字比我好看太多了……完全不像一个外国人的笔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小白听不懂团里游客说的东北话(笑)。每次都要“什么?什么?”的问个半天,最后还得我来帮忙翻译。我还告诉她,“东北话可是中国方言里传染力最强的,不管你来自哪里,听一阵之后口音都会变味的。”她听完也乐的不行。离开车还有半个钟头,黄导开始招呼大家前往站台,而他们则会等发车后再离开。放下行李后我又急忙赶了出来,让黄导帮我跟小白合了影。

(返程时的火车。这次换成了中国的国徽。)

(站台上的人们。除了旅客和导游,还有很多去中国工作的朝鲜人。)“那你在德国有见过朝鲜的留学生吗?”我摇了摇头,“呃,这个我确实没遇到过。不过我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倒是见过很多朝鲜留学生,因为他们胸前都别着主卝席像章。”“当时是我们学校的国际文化节,”我补充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会展示自己国家的特色,比如服装和美食之类的。当时,南北两边都在学校摆了摊位,现在想起来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她笑了笑,没有接茬。“其实我本来可以去中国留学的,但经过思考以后还是决定放弃了。”我大吃一惊,赶忙问道:“真的吗?是去哪个大学读书啊?”我万万没有想到,她居然在可以留学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在平壤读书。“是复旦大学。”“那你为什么不去啊,上海可是中国最发达城市,复旦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我想去这个学校分数还不够呢。”我自嘲地说道。不过,如果小白真的去了上海,那她还能对朝鲜的景象习以为常吗?“如果我去复旦的话就得多读一年。”她答道,“本来我还有一年就可以毕业了,留学的话就需要两年。我觉得有些太久了。”听完她的理由,我一时竟不知道是该替她高兴还是惋惜。思考片刻,我又问道:“那你要是去留学的话,可以和当地人经常接触吗?”“应该不行吧。”她摇了摇头。“那你如果想出国的话,需要怎么做呢?”“我也不知道。”她的声音又变小了许多。“那你有和外界联系的方式吗?比如说电子邮箱之类的?”虽然我也明白,这个问题得到肯定回答的可能性极低,但想到这也许就是今生最后一次见到小白了,我还是没有放弃希望。果不其然,这次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着再次摇了摇头。这时,几个同团的大叔也出来跟小白道别。简单交谈后,便到了发车的时间。我们一一和小白握手告别。“有机会再见了。”我笑着说道。“再见。”她也跟着笑了出来。随着列车的启动,黄导和小白隔着玻璃向我们挥手道别。随着倒退的风景,他们也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张是我和黄导的合影,游记part完。)

返程依然是6个小时的火车。不同于旅程开始时的兴奋,我全程只是抱着那本没时间看的书一页页的读着。午饭的时候,对面热情的朝鲜阿姨还邀请我一起吃饭,她此行是去沈阳工作的。阿姨的手艺很棒,不光做了鸡腿和鱼,还有朝鲜最有名的食物——泡菜!我问阿姨,做泡菜是不是每个朝鲜姑娘的必备技能,阿姨说没错,朝鲜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腌菜缸,泡菜也是每户人家的必备佳肴。虽然这顿只是简单的盒饭,但却因为阿姨美味的便当而显得格外特别。漫长的午睡过后,列车也即将重新到达新义州。离中国越近,我越有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仿佛自己这几天穿越回了上个世纪,黄导和小白就像没有存在过似的,一切都是一场漫长而又精彩的梦。只有看着自己身边的团友,我才确信这几天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渐渐的,车厢里开始传出了手机的响声,原来有些人已经收到了来自丹东的信号。大家又忙不迭的低下头,重新回到那个令人无法自拔的网络世界。我也是个重度手机患者,每天微博知乎朋友圈刷个不停,可此时不知为什么,居然完全没有拿起手机的欲望,仿佛自己已经适应了没有网络的生活,甚至对即将到来的消息产生了几分抵触情绪。此时此刻,我竟有几分怀念在朝鲜的日子。网络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整个世界也第一次被它连接了起来。可与此同时,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在这个离开手机五分钟就像是被整个世界孤立了的年代,人们已经很难再找回那份原始的快乐了。“叮”,我的手机屏幕也亮了起来。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还是拿起了它。在这张密不透风的大网里,谁又能做到独善其身呢?最后写一些正文里没有提到的细节和发现:1.平壤的女人基本都不穿裤子。别误会,不是什么都不穿,而是基本上每个女性,下到小学生,上到老太太,出门都会穿裙子。之前朝鲜是不允许女性穿裤子的,但据说这项规定已于几年前废除。2.朝鲜人的手机已经比较普及,街上也不乏有一些低头族。朝鲜目前也有了局域网,当然,可供浏览的网页比较有限。他们的手机网页比较简陋,类似于国内诺基亚时期白底黑字的网页,和现在各类新闻app的界面差很多。朝鲜人闲暇时也会玩手机游戏,但内容比较有限,只有类似象棋、俄罗斯方块之类的小游戏。3.在朝鲜旅游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要学会在抖动的车上照相!本次旅行的很多照片都是我在车上抓拍的,一但到了景点,能拍到的就只是风景一类的东西,想再见到朝鲜人日常的一面就很困难了。4.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整个朝鲜其实都没有商业广告。无论在哪里,能看见的都只有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大概这才是真·社会主义国家吧。5.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不喜欢购物,但又想带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回国的话,明信片会是很好的选择。明信片在很多商店都可以买到,价格在5-10元不等,全球范围都可以寄到。我这次一共寄了五张,三张中国两张德国。除了离得最近的黑龙江反而没有收到之外,其他全部在1个月内送达。寄明信片的地点在羊角岛酒店大厅打国际长途的地方,价格也很不是很贵。

(收到的明信片,上面盖了很多邮票和邮戳。没错这个是我寄给自己的( •̀ .̫ •́ )✧。)6.小白真的是一个很单纯的孩子。每次团里有年轻人抽烟,她都会很不解的问道:“为什么你们都抽烟啊?明明知道对身体不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我只好跟她摆摆手,表示自己也不能理解,可她疑惑时的表情真的很有趣。还有一次我们聊到中国飞速发展的原因,她一度以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美国造的,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我大概给她解释了一下制造业转移的概念,以及美国其实是通过出售知识产权来挣钱的,不知道她能不能理解。想必朝鲜的课堂也不会教这种东西。7.朝鲜人真的很爱自己的国家。不光是黄导和小白,我们接触到的其他朝鲜人也都一样。还记得小白曾经问了爷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现在都不戴毛主卝席像章了?嘈杂的车厢使我没能听清爷爷的回答,但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想到什么再补吧)

其实,朝鲜和中国在近代史上的遭遇十分相似。我们曾被同一个敌人侵略,也同样由于历史原因陷入_。我们不仅有着类似的社会制度,更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已经40余载的今天,也依然可以发现许多相似的影子。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相信大家从我的文章里也一定有所体会。邓公当年的英明政策让现在的中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朝鲜也在去年宣布停止核试验,把精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美国的关系也开始解冻。朝鲜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希望它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它的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和平的钟声也能早日在半岛上空长鸣!PS.感谢所有读到这里的各位,这是我人生的第一篇游记,实在是有点没刹住(笑)。陆陆续续写了一个多月,为了文章中的干货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如果你真的看到了这里,就请帮忙点赞收藏一下吧!如果有什么疑惑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也会尽量跟大家解答哒!此外还要感谢鱼子和她的朋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图片中的文字进行了翻译。没有她们的协助,本文定会失色不少(咳咳,好像吹的有点过了哈)。由于朝韩在语言使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部分翻译内容可能不完全准确,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写这篇文章时,我尽量保持了一个客观的态度,不让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对读者产生影响。但难免会有一些主观的痕迹,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减轻大家对朝鲜的陌生感,也希望想去朝鲜旅游的朋友们可以打消内心天马行空的疑虑(笑)。Anyway,别管别人是怎么说的,亲自去那里看看吧,你一定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感受!!(全文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