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旅行10天要多少预算
以全球旅游总收入恢复至2019年的比例表征全球旅游业的复苏水平,同时以全球航空业收入客公里数(以RPK衡量)恢复至2019年的比例表征全球航空业的复苏水平,相较可见,2021年全球旅游业恢复情况要好于全球航空业。
2021年10月初,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在美国波士顿发布的最新航空业财务业绩展望报告显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持续,但全球航空业业绩有所改善:2021年全球航空业收入客公里数将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40%,2022年恢复到61%。2021年全球旅游总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比全球航空业收入客公里数的恢复比例高出个百分点;预计2022年全球旅游总收入将恢复到2019年的,与全球航空业收入客公里数恢复比例一致。据此可见,全球旅游总收入复苏情况好于全球航空业。
哪些欧洲国家旅行的费用较低
1. 困境中负重前行,财务费用持续增加
疫情期间,各国政府给予减费降税,旅游企业则通过一系列手段压降运营成本,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许多企业也渡过了危机关头。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旅游企业也在大幅举债输血,以缓解紧绷的资金压力。不容忽视的是,在经营尚未取得实质性好转的情况下,旅游企业的财务费用呈现逐年增长,如斜坡上的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势必成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中的重负,故而,如何改善财务状况是旅游企业接下来所要面临的难题。
2. 脆弱性值得忧虑,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2020年三季度十八家样本旅游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为,相较2019年增长10个百分点,到2021年又增长约3个百分点。一方面,部分旅游上市公司采取以债还债的方式维持运营,短期内不可能降低负债率,若公司经营情况恶化,发债成本还会继续增加,负债率会继续攀升甚至破产。另一方面,部分旅游上市公司加大支持逆势抄底导致负债增加,如Booking布局收购产业链相关的战略资产,六旗娱乐试图进军中国主题公园市场,华住掘金下沉市场,继续加码“千城万店”战略。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高负债模式尤其在逆势和不确定的经营环境中存在一定隐患,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公司可能陷入危机。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从外部环境而言,无论是病毒的变异情况,亦或是疫苗的有效性,均存在不确定性因素,难以预测。从旅游企业内部基础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苦练内功。一是夯实经营基本盘。将疫情作为长期扰动因素纳入企业经营计划,尝试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创造新需求,并通过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实现快速引流汇流,形成收益。二是开源节流,强化现金流管理。开源指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在资本市场通过配股、发债等形式融资,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寻求纾困基金帮扶;节流指加强现金流管理,重新梳理自己的成本结构,从细节上入手,优化各项流程,压缩各项成本费用,加快应收账款回笼。三是降低负债率并优化负债结构。高负债率经营如走钢丝,一旦应收账款回笼或存货积压不能覆盖流动负债,企业可能面临财务危机,旅游企业应当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引进战略投资、债转股、变卖资产等方式“瘦身健体”,甩掉无效低效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四是妥善处理多方关系。面向投资者,可通过回购方案、员工持股等方式增持公司股票,以此向市场传递公司对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面向消费者,尽量避免与消费者产生纠纷,影响企业形象;面向客户,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合作,探讨疫情下合作新机遇;面向企业员工,应保障员工权益、提升员工忠诚度,促进公司长远发展。
八、未来展望:全球旅游在结构性复苏中蜕变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2021年美洲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占比较疫情前(2019年)均上升。其中,美洲旅游总人次为亿人次,占全球旅游总人次的比重为18%,比2019年(14%)提高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达到万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35%,比2019年(30%)提高5个百分点(见图和图)。
2021年欧洲旅游总人次占比不变,旅游总收入占比增加1个百分点。其中,欧洲旅游总人次为亿人次,占全球旅游总人次的比重为15%,与2019年持平;旅游总收入达到万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31%,比2019年(30%)增加1个百分点(见图和图)。
2021年亚太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占比均下降。其中,亚太旅游总人次达到亿人次,占全球比重为63%,比2019年(67%)下降4个百分点;亚太旅游总收入为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为30%,比2019年(35%)下降五个百分点(见图和图)。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变种不断出现,疫情结束日期尚不确定。2022年全球旅游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强,悲观、基准和乐观三种情境下的预期状况差异较大。
2022年,基准情境下,预计全球旅游总人次达到亿人次,同比增长,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全球旅游总收入达到万亿美元,同比增长,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悲观情境下,全球旅游总人次仅为亿人次,全球旅游总收入为万亿美元,分别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和。乐观情境下,全球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则分别为亿人次和万亿美元,分别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水平的和(见表)。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Phocuswrigh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完成首轮融资的旅游企业数量减少了50%,非首轮融资的数量同比减少26%。然而,2021年的旅游相关市场融资却峰回路转,超过大多数机构预期。根据Skift统计数据,2021年旅游企业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数量超过近年来任何一年,而且涉及多类细分行业,包括航空公司、包机运营商、度假住宿供应商、叫车公司、旅行技术供应商和聚合商、活动管理软件开发商等。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1. 经营情况有所恢复
2020年企业经营活动和现金流因疫情受到极大影响。总体看,仅有27%的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正,分行业看,酒店行业受影响最小,希尔顿、万豪国际、华住经营现金流净额均为正。2021年旅游上市公司现金流净额均值由负转正,但也仅恢复至2019年两成左右。但分行业看,皇家加勒比等邮轮和金沙集团等娱乐综合类公司现金流净额均为负,经营仍然未能步入正轨。
2. 投资动作有所收敛
旅游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支出、投资支出等有所降低。一方面,市场预判新冠病毒对行业是较为长期的影响,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加之担心旅游业相关资产估值会进一步降低,投资因此也就较为谨慎。另一方面,旅游上市公司账上的现金非常宝贵,在面对停工停产依然会产生员工成本、租金成本、库存成本等压力,现金流管理将是此类公司需要直面的较大挑战,因此投资方面的频度、金额亦有所收敛。
3. 筹资压力有所缓解
2020年旅游上市公司纷纷举债。万豪国际先后在4月签订15亿美元的循环信贷协议,5月从摩根大通银行获得亿现金。希尔顿通过发行高级债权、向美国运通预售忠诚度积分共筹措38亿美元。达美航空、美联航纷纷通过抵押飞机等资产筹资渡过危机。2021年行业经营改善,使得企业筹资压力大幅缓解,但需要警惕的是虽然增量举债有限,但存量债务所产生高额成本不容忽视。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旅游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敏感性,经济、政治、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对旅游业产生直接影响。历年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速变化与全球GDP增速的变化情况印证了这一点(见图)。具体来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全面持续衰退,对全球旅游业产生一定冲击,2009年全球旅游总收入同比下降,而全球GDP同比下降了,全球旅游总收入表现出较全球经济更大的波动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2021年又不断出现新的病毒变种,致使全球旅游陷入全面深度衰退之中。2020年全球旅游总收入同比下降48%,但全球GDP仅下降。
从全球GDP增速与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速的差额来看,2012年以前全球GDP增速基本高于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速,但是在2013年及以后,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速开始领先于全球GDP增速。这意味着,近几年来全球旅游业发展更为迅速,对全球GDP的贡献越来越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旅游经济跌入谷底。
从全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来看:2020年之前,全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例接近7%,2020年降至,2021年达到,与疫情前(2019年占比)相比,下降了个百分点(见图)。显然,2021年旅游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1. 数字化升级势不可挡
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多种不确定性导致博物馆行业严格的闭馆措施和流量限制,促使数字化成为博物馆业不可阻挡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博物馆报告》显示,自2021年初以来,大量博物馆不得不再次关闭,这使得参观人数与2019年相比平均下降70%,收入减少40%-60%。全面数字化升级成为博物馆复苏的新出路,其不仅为博物馆内馆藏品的保护利用修复以及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提高游客参观率和提升游客体验作出了贡献。游客对于线上虚拟展览、数字化博物馆等的需求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例如,希腊打造了第一家数字化博物馆,馆内除了在线提供藏品的高清图片以外,还提供一系列多媒体应用,包括游戏、视频和3D扫描的藏品图像。
2. 内容创新成为复苏的核心动力
数字化技术是发展手段,优质产品内容才是灵魂所在。创新成为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中国为例,在_鼓励博物馆推广新技术以支持中国文化传承的推动下,100多家博物馆开设了虚拟展览,包括“全景故宫”、苏州博物馆线上游戏等项目均大获成功。在全球博物馆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河南博物院打造的创意品牌“考古盲盒”火爆出圈,商业营收实现逆势增长。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考古盲盒销售额已经超过三千万元。此外,与影视、舞蹈、音乐等艺术方式的深度与全面融合,也成为博物馆业提升的关键点。例如,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通过真人舞蹈的形式让这些唐三彩乐舞俑“活”起来,收获了一致好评。依靠政府扶持难以长久生存,以创新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用数字化技术去丰富文创产品供给和优化文博展览形式,这将是未来博物馆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3. 多管齐下重构营收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21年世界博物馆报告》显示,在博物馆营运资金方面,25%参与调查的国家表示公共经费较为稳定,另有25%的国家表示公共经费有所增长(用于弥补闭馆期间的损失),但近一半的国家则表示公共经费在大幅削减,有些博物馆经费削减甚至高达40%。由于博物馆具有非营利性,其收入来源主要都是政府补助款、基金及企业赞助和遗赠,虽然还有会员费、文创产品收入、餐饮收入等几种渠道,但占比相对较小。疫情影响叠加大众消费需求升级,博物馆业不得不积极寻找合适的路径增加营收。例如,部分大型博物馆与当地的学校合作,通过开设一些收费教育项目以开拓财源,如曼切斯特的Whitworth 艺术馆,开办有多种类型的儿童教育项目。此外,部分类型的博物馆也会承接其他日常活动助力营收,如英国著名的国立铁路博物馆(National Railway Museum)通过承办婚礼等活动,为博物馆带来一定的补贴。
欧洲国家旅游费用最低
2021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继续下降,2022年开始恢复增长。2021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万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继续下降;2022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恢复正增长态势,收入总额达到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见图)。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1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仅恢复至2019年的。预计2022年全球国际旅游收入将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四成至六成:悲观情境下,全球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万亿美元,恢复至2019年的;基准情境下,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万亿美元,恢复至2019年的;乐观情境下,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万亿美元,恢复至2019年的(见图)。